廖秋棋:营商新理念—做生意要为了做好事 編輯室 2011年7月13日星期三 下午3:36 近日何文田爱民邨一位粥档老板向邨内长者派粥的故事成了城中感人的热话,令不少香港人反思到做生意不单单"利字当头",仅能令一众公公婆婆吃到粥品,笑逐颜开,就令粥档老板赢得全城的敬重,也令冰冷的城巿添加无限暖意。 曾任半导体设备商ASM首席技术总监,历任香港理工大学电子工程学系副教授,现任德鲁克管理学院副院长及柏祺大学研究院客席教授的廖秋棋博士在7月份的公义树通讯中,以"生意,要做得出色﹖要做好事﹖"为题,讨论做生意的新趋势不单以利益为本,而是做到能发挥为社会"做好事"的作用,才算真正成功。 廖博士提到现时不少大企业如谷歌提供的免费平台往往借助广泛的知识和网络,提供新的消费和销售模式。这些新颖的经营方法已在改变世纪的商业理念和行为。除大企业外,不少企业亦开始重视强调社会责任,做生意赚钱,顾全股东利益之余,亦会对社群有承担,看重实践社会使命,诸如"商界展关怀"、公平贸易、环保运动等等。 他表示在90年代商家鼓吹"赚取最大利益",著重从客户身上赚取更多利益将为自身及社会带来损害,毒奶粉、雷曼事件以至近日台湾的塑化剂事件可见一斑。社会的仇富、仇商等情绪也由此而生。他认为做生意除了要做得出色(doing well)外,亦可以同时选择"做好事"(doing good),"基督徒生意人当然不必都转型社会企业,但却可以积极发挥 “doing well while doing good”的理念精神,把生意目的调较为『做好事』,把管理和营运『做得出色』。" 基督教在2004年泰国洛桑会议上订出"使命企业"宣言,提出企业不单要实行社会使命,更要实行生命服侍,即福音的传播。在此使命宣言下,基督徒生意人可以做什么来实践天国使命吗﹖廖博士认为基督徒商人责任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是进入世界并改变日趋堕落的商业文化,减少不公义的行径;第二是进行较直接的福音传递。 他举例如果身在饮食行业的信徒可以为顾客提供最有益的食物,另一方面可以减少行业上的陋习,更进一步是在行业中推行环保等等。"我们要从使命出发,心意更新和变化,打破生意人只为赚钱的思维框框。" 对于欲进行变革的企业,他建议从审视召命和使命,使企业成为能贡献社会、荣耀神的地方;同时在管理和营运上进行变革,例如从心出发,并以尊重建立管理团队,以仆人服侍的心对待客人等。 他表示相信:"我们有神的生命的本质,有属神的价值观,我们的企业必然与一般单追求营利的企业不同。"又表示:"相信以这种属神理念营运的企业,就是天国企业,也就是『使命企业』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