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比〈王〉大一点

从"老祖宗的造字艺术"谈"圣经的道理"系列 (4)

亲爱的读者,此回想与 各位看〈主〉字与〈王〉字。〈主〉比〈王〉只多那么一点,但其实大多了。这两字,对世界及历史都极具重要。对一个得天下者,人都称他为王(King),但只有令你心悦诚服 者你才会称他为主(Lord)。 苏东坡说的固然没错:「大江东去,浪掏尽,千古风流人物。」而宁为鸡首不为牛尾的胜王败寇思想,何尝不曾毁了历史上多少英雄好汉! 自古以来,谁不想称王道孤?!有话说:「一将功成万骨活骷,好当英雄者只想豪气干云、沙场纵驰,却难想像一场战役下来绝不仅尸横遍野;回不了家的英雄们将令天下多少老 小妻儿,因子亡夫丧父死而肝肠寸断?! 「当家作主」、「称王道孤」可能是千古以来多数男人及少少巾帼女人的梦想,却也真的成了其中绝大多数人的梦魇。 依惯例,我们先来看看中国老祖宗对古人造这二字,他们是怎么看、怎么说的! 若是您觉得以下的文字太繁琐,就请跳过,从下文★号处看起。 〈主〉字与〈王〉字是两家人 从上面的字体比较表可明显看出:〈主〉字与〈王〉字在金文体之前,根本就是南辕北辙扯不到一起。直到隶书体出现后,两个字在外型上才相近一些。但还是差那么一点。而光 这一点,分别就大了。 中国造字,本来就是各凭来头各溯本源,且中国多数古字在造字之初,乃多象形为主,以形声为辅。 以说文解字的肇始者东汉许慎(1)而言 ,他对所有眼前及手边的中国汉字,无论是有根有据或见字拆字,他所撰写的《说文解字》总算使自己成了首席的说文解字权威。后世在民 初之前,研治中国文字学(小学或训诂学)时,皆以他为马首是瞻。 关于〈主〉字,许慎的《说文》:「主,镫中火主也。象形,取灯台之形;从丶,声主。」清朝段玉裁 (2)注:「按:丶、主,古今字;主、炷,亦古今字,凡主人、主意字,本 当作丶,今假主为丶,而丶废矣。既已假主为丶,则不得不另造镫炷字。」 (3)原来“丶、主、炷”这三字是本是同一个人。 至于〈王〉字,《说文》:「王,天下所归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字者,三划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连孔子都曰:“一贯三为王。” 小篆〈王〉从丨贯三,丨音滚。本作「上下通」解,以才通天地人,以君临天下者即王。即贤君圣主之称。 至此,看出许慎与段玉裁,在〈主〉〈王〉字都仅就字表中的小篆体就字解字。那么,更早的金文甚至甲骨文,怎么两位老兄只字未提,也从不曾引证分说其字根本源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殷商时期的甲骨文 (4)竟然一直到一八九九年才被发现而再在人间出土,并引发甲骨文之研究于未坠。因此,东汉时的许慎,显然因春秋战国近千年的兵荒 马乱,加上秦始皇之焚书坑儒,而令甲骨文在人间荡然无存,或已无资料可寻。所以,许慎著《说文解字》时,所能引用的字体仅止于小篆或至钟鼎金文。 甲骨文的重现,纵深了中国文字的演绎 因此,当清末民初甲骨文重现人间后,中文汉字的解说演绎当然一夕之间便更丰富而纷歧起来了。所以,就〈王〉字,以丨贯三,才通天地人,以君临天下者为王的说法,若再从 甲骨文体来看,就必须另辟解释了,那个以丨贯三的后人说法,至少必须暂时打住。 甲骨文〈王〉字(请参上表),乃(象形)(指事)解。孙海波氏 (5)以为"王,象王者肃荣而立之形。"徐仲舒 氏(6)则以为"士王皇三字,均象人端拱而坐之形,其不同者, 王字所象之人,较之士字,其首特巨,而皇字则更于首上著冠形。"也就是说,要嘛是当王的站得比别人高一点、挺一点、直一点、理直气壮一点。或是别人都站著,只有你一人 坐著就对了。若说这一点,主(仆)之间与王(臣)之间,看起来都差不多了。 ★上文一定又令读者看了冒汗,就请读下文。 至于甲骨文的〈主〉字,乃(象形)(形声)字。古代燔木为火,此火之燃著处即丶〈主〉。李敬斋氏以主即"烛也;古者束木为烛,故从火在木上。"金文主:其大之丶即火炷 ,其小之两丶即火花或未灭之火烬。 这样看来,还是说得通的,反正,甲骨文与小篆之后的〈主〉,都是那把火头或是那一点烛光就是了。那又怎么会引伸为主意、主张、主权、主动呢? 因为,倘若夜间在一片偌大的房间里,众人之中仅有一人面前础酗@桌,桌上有一盏灯。你一定一眼就会看到那人之前有光。而你进去里头正是要找这些人之中能当家作主的商议一 番,请问你进去后会找谁商议?去找那躲在墙角的?当然是那位身前有桌子,桌上有灯的,因为他之所以有灯,一定是他最尊贵或是身份最重要,所有在场的人想必都以他为中心 ,所以他一定做得了〈主〉,找他准没错。 由此观之,中国人造〈主〉字,甚至中国人看〈主〉字,乃是以其人其事之〈重要〉而言。换成基督徒,就不是这样看啰!怎么说,且看下文。 中国自古有内圣外王之说,乃修身为政的最高理想。道家谓圣人兼有王者之位,以推行自然无为之道。《庄子.天下》:"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废,天下之人, 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儒家谓内以圣人道德为体,外以王者仁政为用,体用兼备。 〈内圣外王〉不如邀耶稣进你心而成就〈内王外圣〉 明说了,就是期待一国之君能以圣王之道治国。此王(现今之总统)若能以德治国,举国必大治,唐朝的夜不闭户的贞观之治或有可能在中国或世界重现。 只是,今天的世界走到这样的地步,有那一个总统上台可以保证长治久安?有那一位内政部长真的拍了胸脯你就当真,让你放心把府上窗门外的不锈钢铁门铝窗卸下来,晚上你依 然敢安心睡大觉?想来还是不能! 今天世界所需要的不是一位圣王,而是要让每一个世人心中存有圣洁的善意。要使举国之内,人人内(心)不自欺;(身)外不欺人,这才是圣人之国。否则就是小人之国啦! 圣经上讲到做人的道理时,保罗就坦承:"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我真是苦啊!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在他百般寻觅之后终于获得答案:" 靠著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就能脱离了。"(罗马书七章18~25节) 这就是你我在自己心中坐著为王,当家作主的结果。不如请耶稣进到心中,让出心中的宝座,恭请祂为你我当家做主,在心中替我们拿定主意。耶稣不仅替我们做主,还赐给我们 圣灵的内住为能力,使我们尊祂为主为王的人,可以得胜有余。这是千百年来,无数基督徒所亲身经历的〈内王外圣〉的道理。 当世人都看〈需要〉大过〈重要〉时就有盼望了 这世界注重的是-《重要》,如:主任、主管、主席、财主、金主、地主、业主、霸主,甚至债主。」(只要不当苦主就行,一笑)因为〈主〉字辈的都是有权有势的,他们的主 张被人奉承宣扬,他们的言论被当成字字矶珠玩捧。他们的言行穿著,被塑为潮流驱势。因为他们主宰了多数人的生活,只是他们未必能主导人的生命。他们的路可能是宽的,跟 随的人也多,却可能是一条不归路! 然而,在耶稣的教训中,却有另一种价值被基督徒奉为圣谕遵循而不悖,就是-《需要》。 因为祂在末日,要称被祂分别安置在右边的绵羊(义人)说:「你们这蒙我父赐福的,可来承受那创世以来为你们所预备的国。因为我饿了,你们给我吃。我渴了,你们给我喝。 我作客旅,你们留我住。我赤身露体,你们给我穿,我病了,你们看顾我。我在监里,你们来看我。」 义人就回答说:「主阿,我们什么时候见你饿了,给你吃。渴了,给你喝。什么时候见你作客旅,留你住。或是赤身露体给你穿。又什么时候见你病了,或是在监里,来看你呢? 」 王(主)的回答竟然是:「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马太福音二十五章31~46节) 这就是为什么,基督徒的〈主〉大过〈王〉,看〈需要〉永远大过〈重要〉的道理了!耶稣不仅是世人心中最理想的王,更是世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主(丶)。 对啦,耶稣曾对世人说:"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又说:"你们是世上的光,…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乃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的 人。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 # 注释: (1) 许慎(公元58-147年)字叔重,东汉汝南郡召陵万岁里人。其所著之一的《说文解字》,收入正文9,353字,重文1,163字,合计为10,516字,全书解说用字133,441字。 (2) 段玉裁(公元1735年-1815年),清朝语言学家,曾为《说文解字》立注。 (3) 镫炷,乃灯烛上的那道火光。也就是中国造字取自象形的“丶”,今以主代之。 (4) 甲骨文发现于一八九九年(清光绪二十五年)。是殷商时期刻写在龟甲、兽骨、人骨上记载占卜,祭祀等活动的文字,是经过巫史加工过的古汉字。还是由西方考古学者,在北 京汉药房中看到,被当成龙骨配药才发现的。 (5) 孙海波编撰《甲骨文编》全书五册。民国二十三年由北平哈佛燕京学社石印、排印(检字、备查)出版。 (6) 1990年徐仲舒主编的《汉语大字典》,收字数为54,678个。1994年冷玉龙等的《中华字海》,收字数更是惊人,多达85,000字。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