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流同性恋对后同存有根本性的误解或曲解,因为后同不是如他们所说的"变为异性恋者",只是在有同性恋倾向下不继续过同性恋的生活方式。说他们由"同"变"异"完全是大错特错。
不过,主流同性恋却无意接受事实。同性恋运动门户网站"同志亮点"至今天仍坚持同性恋不能改变,并抹黑帮助"后同"的辅导机构为"拗直同志",一口咬定他们是被改变为异性恋的一群,或索性否定他们仍有同性倾向。
这样的误解不断出现,甚至透过破口进入基督教媒体,混淆视听。无神论者虞玮倩在教内言论平台《时代论坛》登刊有评论"后同"组织的言论时所连接的网站正是"同志亮点",该文章的观点正犯上以上错误。
据辅导组织估计,本港后同性恋者至少有百多人,相比社会上起可能约3至4成主流同性恋人口而言,他们堪称"小众"。他们有的人在仍有同性倾向下会与异性结婚,亦有人选择单身。
虽然后同比主流同性恋更小众,但却不获主流同性恋接纳,可说面对双重歧视。一方面社会部份人未能接受同性恋,另一方面亦遭坐拥强大舆论力量主流同性恋社群打压。但讽刺的是却无主流同性恋却对异性恋者"变成"同性恋提出反对。
他们近日曝光后,主流同性恋出现一连串"恐后同"现象。自称关注性小众权益的"同志公民"竟呼吁同志社群"警惕"后同,并硬指他们接受过其实不存在的"拗直治疗"。
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刚成立"消除歧视性小众咨询小组",当中大部份不但拒绝后同组成的组织"后同盟"加入,连提及"后同"亦容易惹是非。关启文博士在小组上提及"后同",即被报章杜撰言论,被主流同性恋团体代表曹文杰暗指为"扮代表"(见:《苹果日报》凭空杜撰我的说话──消除歧视性小众咨询小组的报道。但关博士仍然坚持"后同"的声音应受到正视。
为什么主流同性恋团体如此惧怕"后同"呢﹖
一直关注主流同性恋运动的教内人士认为,主流同性恋反对后同及有关的机构"消音"是由于他们要建构"同性恋倾向是与生俱来的"的假象,因此极力否定有形成同性恋的后天因素,亦否定性倾向可改变的事实,甚至不主张改变性向但离开主流同性恋圈子的的"后同性恋"亦无辜成为眼中钉。
虽然社会上不少同性恋者对情感专一,但亦有为数不少的同性恋社群仍主张开放的性生活。以"同亮"为例就有不少教人如何在公众桑拿浴室"猎艳"的文章。但"后同"坚持不向同性性欲低头的态度无疑与他们主张的有极大的差距,或许因而成为他们无法接受"后同"的原因之一。
(作者是一位关心社会的巿民,亦是敢言基督徒。不甘教会不敢在社会为真理发声,亦不甘弱势社群被欺压,金句:"社会上有公义,但真理将比社会公义更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