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节期之一---大斋节知多点 編輯室 2008年3月19日星期三 上午4:04 节期的重要性 每一个种族或每一个宗教群体都有他们各自所庆祝的节期。节期或节日对任何一个种族或信仰社体都非常重要,因为节期和节日不但代表他们各自的文化传统,节期或节日也直接地带出他们各自的身份。因此如果一个族群或一个信仰群体对自己的节期或节日不清楚,其实也间接地在告诉别人他们不知道他们是谁! 今天我们身为信徒的问题是:一方面,信主多年,好像懂得很多;但另一方面,我们对本身的信仰,其实认识得不够。(犹如我们身为华人,对本身的文化习俗认识不够一样)。我们对教会的节期认识多少?我们是否认为节期只是可有可无的传统? 我们在旧约里看到许多节期,其实是上帝自己为以色列百姓设立并且要他们遵守的。例如在出埃及记,当以色列百姓出了埃及后,神便叫摩西和亚伦为以色列民设立年历和节期,并且要求他们的子孙都要遵守,免得他们的后代,有一天不但沦落到忘记耶和华上帝,连自己的身份也忘记了!可见,年历和节期对上帝的子民来说,是很重要的。(试想,我们今天若是活在一个没有所谓时间、年历或节期的日子里,我们会怎样?我想,我们会像当年在埃及为奴的以色列人一样,不但过著没有意义的日子,我们也会忘了我们是谁。) 初期教会设计了一个整年的教会年历。它有系统的排列教会的节期和节日。目的是要帮助教会的礼拜与庆祝,及帮助信徒明白和经验上帝的救恩。 所以教会年历的节日和节期是按照耶稣基督一生的事件排成的,使耶稣基督的福音有系统的表达在教会生活中。 每个节期都有它特别的意义,使人体会救恩的历程和过去、现在、未来的关系。 今日现像 今天,有许多教会强调圣诞节过于受难节。由于大斋节期是在受难节之前40天,所以在缺乏强调之下,信徒对大斋节期就没有什么认识。 我们可以看出,人都喜欢强调喜乐胜过悲伤;喜欢谈自由但不谈责任。今天,有些教会也在有意或无意之间,只强调复活节不强调受难节;只讲基督的得胜,不谈基督的受苦! 这也是为什么今天有些讲台的信息也逐渐偏向一种的极端,那就是,过度强调上帝的祝福,而忽略教导作主门徒的委身和顺服。 所以近年来在一些教会里形成了一种“富裕福音”的信息(Gospel of prosperity)。所谓“富裕福音”是指在宣讲福音的信息时,过度强调信主的人肯定会怎样怎样地蒙福;不但蒙福,而且还是蒙大福!这种的信息被称为“富裕福音”是因为它过度强调做上帝儿女的福气,很少谈论做上帝儿女的受苦信息。 其实,没有主的受难,就没有主的复活;没有主为我们死在十字架上,也就没有复活得胜,使世人获得拯救的希望! 初期教会背景 在初期教会的时代,信徒对本身的信仰便有很清楚的认识。那就是主的复活离不开主的受难和死亡。所以每一个主日的崇拜是庆祝基督的全盘的拯救圣工,有主的道成肉身,关怀世人到主的受难、死在十架、复活升天。所以,初期教会的基督徒很清楚明白他们在罪中死和在恩典中获新生的意义。 因此在初期教会的基督徒开始了教会的一个传统,就是在复活节前夕有通宵禁食祷告会。然后,在复活节主日为人施洗,和接纳新会友,全体教会弟兄姐妹也参与和新会友一同读经、赞美,借此机会重新表白他们的信仰。洗礼、入会后,教会弟兄姐妹也和这群刚受洗或入会的弟兄姐妹一同守圣餐。 大斋节的形成 到了主后300多年,教会把复活节前的灵修活动的传统延伸到3天。那就是从礼拜四,一般被称为濯足日(Maundy Thursday),受难节(Good Friday)和复活节前夕。 后来教会发觉只用3天预备心是不够的,尤其是要用这段时间来预备要洗礼入会的新信徒或新会友更是不够,因此教会便将它延长到复活节前的40天。就这样,大斋节期便形成了。 所以大斋节并不是一个节日而已,它其实是一段为期40天的节期。因此我们比较正确的称它为大斋节期而不是大斋节。 慢慢地,这40天的大斋节期不但是新信徒上洗礼课程或新会友上会友课程的时候。大斋节期也成为一般信徒透过读经、祷告、禁食、施舍救济、重新与主建立亲密关系的时刻,以便落实他们的信仰生活。 大斋节期什么时候开始? 基本上,大斋节有几个主要的日子。 a. 圣灰节 首先,教会以圣灰节为大斋节期的开始。教会把这一天定在星期三,所以英文也称为(Ash Wednesday)。 这是由于大斋节期强调并重视人类困境,了解人的有限和罪性,所以人需要承认自己的罪,祈求上帝的赦免。因此初期教会便根据约珥书2:12-19先知如何吩咐以色列民要悔改归向上帝而设立的日子。在教会历史里,传统的天主教会和圣公会的圣灰节礼拜中用香灰涂在前额上表示人的谦卑与悔罪。 b. 棕树节主日(Palm Sunday) 初期教会在大斋节期所重视的另一个日子,便是棕树节主日。原本棕树节主日是定在大斋节期的第五个主日。 棕树节主日是以耶稣进耶路撒冷城预备受死为重点。它的目的是要带出耶稣受死是出于他的主权,也是耶稣决定面对受难的时刻,所以棕树节主日也成为受难周的一部分。 c. 圣周(Holy Week) 第三个重要的日子其实不是单单一天,而是一个星期,那便是受难周。重点是放在主耶稣如何为了爱世人而受死在十架上。它包括了濯足日(受难节前夕)、受难日和复活节。 d. 濯足日(受难节前夕) 许多教会都特别重视受难周;尤其是受难周星期四的濯足日(Maundy Thursday)或现在很多教会也干脆把这天称为受难节前夕,一般上许多教会都有受难节前夕圣餐崇拜或祷告会。因为这一晚上,也是当年耶稣与门徒一起用所谓最后一次的晚餐(圣餐), 和为门徒洗脚,及鼓励门徒要彼此相爱和谦卑互相服事(约13:1-35)。今天许多教会在这一天晚上举行圣餐, 那就是透过与上帝复合的圣礼,强调耶稣基督牺牲之爱和人需要悔罪才能重新和上帝建立关系。 e. 受难日 教会也在耶稣受难日(Good Friday)纪念救主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强调耶稣基督的死,为世人的罪当赎罪祭,使人因能够透过信耶稣基督而得永生的救恩。有些信徒也常选择这一天作为禁食祷告的日子,甚至延续到圣周六。 大斋节期对今日信徒的意义 大斋节期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传统。至少我们今天的信徒有三方面的意义: 一、重新思想耶稣基督 大斋节期其实是重新让我们思想为什么耶稣基督需要为我们受苦,甚至死在十架上。 有时候,我们信主久了,以为耶稣基督为我们受死是理所当然的。因为耶稣不为我们死,那他来到世上做什么?我们今天,会不会因为耶稣对我还有一点作用或功能性(functional)而信他呢? 如果,我们今天以为耶稣基督为我们受死是理所当然的,那今年的大斋节期,我们须要再一次思想耶稣基督为什么需要为我们受苦及受死。 二、重新自我反省 第二,也许你会问,除了思想耶稣基督以外,今年的大斋节期我还可以做什么? 其实,大斋节期也是我们自我反省的时刻。我们可以透过个人或群体的读经、祷告、默想、甚至禁食来反省我们作主门徒的光景。 不过,我们也要小心、也不要误会,以为我们要“做”了什么,才算是过了一个有意义的大斋节!我们要摆脱一种属灵成就感(spiritual achievements。) 今天,我们信徒的一个错误观念便是以为我要“做”什么,我才算是基督徒。例如,我们以为我们要读经、祷告、禁食、要来教会、要来服事,我们才比较属灵。不过,我们也不要以为这一切不重要。其实,这一切的属灵操练都对我们每一个弟兄姐妹非常重要! 我所要强调的是,我们不是因为我们做了这一切的属灵活动,才算是基督徒!相反的,我们是因为我们已经是基督徒、上帝的儿女,所以我们读经、祷告、默想、禁食、来教会敬拜和参与教会的服事。 三、重新与主建立关系 最后,大斋节期除了是重新思想耶稣基督的时刻;重新自我反省的时刻;大斋节期也是重新与主建立关系的时刻!大斋节期给我们信徒一个很好的机会,重新开始,它再一次帮助我们回到我们信仰的根本;及了解上帝和我们之间的关系。 愿今年的大斋节期也是我们一个重新开始的时刻!阿们。 整理自陈元昌牧师《大斋节》一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