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牧师注意到25年前已有教会牧者呼喊要处理此问题,只是当时并未引起教会和社会关注,青少年牧养工作被视为"夕阳工业"。但到了如今青少年问题涌现才唤起社会的重视。他说,在60年代一般香港家庭父亲早出晚归,母亲多留在家,家庭尚算健康;但现今家庭变得更富庶,亲子关系被金钱所取代;而快乐的校园生活亦被不断改变的教育政策弄致无所适从。他相信青少年吸毒的数字比政府公布的可能多出5倍之多。
对于教会能如何回应青少年吸毒问题,他质问:"教会对这问题有多少了解呢﹖牧者对青少年吸毒有多少了解﹖又愿意付上多少代价去了解呢﹖还愿意付出多少代价,以致能真正帮助他们呢﹖"
他认为能否成功在吸毒问题上帮助青年少在乎教会是否了解问题的本身。他举例教会要首先了解的就是"毒品"这个概念,包括毒品的种类、成份、历史的兴衰等,都要去了解,否则就像"瞎子领瞎子"一样。因此第一是先了解,并且作教育及宣讲。
举出教会数年前动员教会上下推动"标竿人生"运动时,用尽各种方法包括教会讲台、主日学、张贴海报等,建议教会推行类似的大型运动,正视青少年吸毒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