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聖節廣告嚇人 影音使團建議政府加強監管

萬聖節廣告嚇人 影音使團建議政府加強監管
影音使團10月18日公佈一項調查,指近六成還表示被廣告嚇親,出現負面情緒。人生熱線關倩華呼籲政府加強監管。(圖:影音使團)
萬聖節廣告嚇人 影音使團建議政府加強監管
因觀看巴士上的萬聖節廣告而受驚的周太於會上分享她如何受此影響生活,及憶起童年時聽過的「鬼故」,導致短暫的情緒不安。右為臨床心理學博士陳國平牧師。(圖:影音使團)
萬聖節廣告嚇人 影音使團建議政府加強監管
一班化身成光明小天使的青年及小朋友,聯同眾嘉賓及代表一起宣誓,朗讀出「向萬聖節驚嚇廣告說不 香港要笑臉不要鬼臉」的口號,呼籲不再推廣驚嚇的萬聖節廣告。(圖:影音使團)
臨近萬聖節日,有人密謀去「撞鬼」,有人則未去特別撞都已飽受巴士上的鬼怪廣告驚嚇。影音使團一項調查顯示,九成多受訪者不願觀看驚嚇廣告,近六成還表示被廣告嚇親,出現負面情緒,諸如不安、腦海經常出現恐怖影象、惶恐及緊張等。

這次調查透過網上問卷訪問了800多人就萬聖節廣告的意見,三成多人表示交通工具所播的廣告最驚嚇,另三成人表示電視廣告最驚嚇。另五成受訪者認為「海洋公園全城哈囉喂」廣告最嚇人,三成人則認為是「迪士尼黑色世界」廣告。

影音使團「人生熱線」市場及拓展高級經理關倩華表示,人生熱線10月以來,共收到近百名來電,指看過驚嚇廣告之後出現負面情緒,大部份人士表示對巴士所播放的「海洋公園全城哈囉喂—司徒法正系列短片」感到不安和厭惡。她表示已向影視處反映,回應則指該廣告無超越有關條例限制。另外她亦向廣管局了解,廣管局表示至今收到20多個有關萬聖節廣告的投訴。

關亦說,巴士和鐵路的乘客看到嚇人廣告但不能轉台「避無可避」,隨時觸發全城情緒危機。她呼籲政府應該加強監管於公共交通工具或互聯網播放的廣告。

精神科專科丁錫全醫生表示,一般人受驚會出現短暫情緒反應,如情緒低落、神不守舍、經常想起有關事件、怕黑及失眠等等。但對於老人家及小朋友受驚可能持續被影響,有機會導致驚恐症等精神病。他建議小朋友及老人家,以及自己或家族中曾有精神病記錄的人士,應盡量避免接觸具驚嚇性內容的萬聖節廣告,以免觸發情緒問題。

人生熱線顧問兼臨床心理學博士陳國平牧師進一步解釋如何為來電求助者提供輔導和治療。輔導員會協助來電者描述自己的感受,試圖追溯造成負面感受的有關經歷,如童年時曾受恐怖事件驚嚇,或童年時曾有心理創傷經歷,例如親人突然離世、被虐打、被禁錮等,以分析是否因萬聖節驚嚇廣告而勾起從前的心理問題。

他表示,通常來電者發現自己的負面感受與以上列舉的事件有關係,了解曾過往事件影響,找出根源,已經有一個不錯的治療效果。

他表示,輔導員還會確定來電者有否連續三日出現數種受嚇徵狀,來分別出心理受創傷程度,情況嚴重者會轉介專業心理治療精神科。

他還補充就宗教角度而言,萬聖節並非來自基督教,而是來自愛爾蘭的死神之說,背後是有交鬼的意義,基督徒應拒絕參與萬聖節扮鬼活動。

油尖旺區家長教師會聯會會長劉李偲嫣女士亦建議政府加強監察電視和報章廣告,以及路訊通和互聯網廣告,就驚嚇片段和訊息的廣播訂定更有效的監管機制,例如要加入家長指引等。而各大公司或媒介在推出這些萬聖節廣告之前,應該慎重考慮對社會及下一代的影響。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