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同苏续谈中国都市至农村三类家庭教会的互动 編輯室 2010年7月10日星期六 上午8:59 (续上页) 上海新兴的城市家庭教会开始的时间比北京的晚了八年、九年,不过最近这两、三年也有"巨大的发展"。上海比北京晚几年发展的原因,据刘牧师分析,"这是与两地不同的文化特征有关"。为什么福音的中心曾是温州和北京呢?温州的文化中有著明显的冒险精神,"被钱迷住是冒险赚钱,被神迷住则是冒险传福音",温州还善于模仿,"冒险和模仿,不管成不成我先搬来",所以成为了当时的福音中心。而北京是"思索和探讨型"的,它是一个"原创文化的中心",是"很多理想主义的知识分子聚集思考,希望尝试对文化回应",这也使得北京首先尝试新兴的城市家庭教会模式。而上海的文化则是"务实"的,"这事你没有百分百的把握你是不会去的",这就使得上海在新兴的城市家庭教会之路上比北京晚了几年。虽然如此,两个城市都对城市家庭教会的兴起以及中国福音化影响深远。 "北京教会和上海教会各有各的用处,北京是开创性的、宏大的、转换的、创造的思维,上海是一个务实的思维,都会发挥效力的,会在未来中国教会中会相得益彰的。"刘牧师表示,虽然先锋者在开创性上非常重要,但是毕竟先锋者属少数,最终的普及和流行还是要效用。温州和北京作为先锋者可以开创,但也需要上海摸索出效用型的模式。刘牧师介绍说,现在上海教会正在使用北京模式,并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改变和调整。 2050年九成人居城镇 全中国福音化的终点站 刘牧师接著从整个中国的角度出发,介绍第一条进路"新兴的城市家庭教会"在整个中国的走向,表示这个进路已经过北京,现在已到达了很多大型城市,不少城市都借鉴和使用北京新兴的城市家庭教会的模式。他说,自己常有到中国各个地区不少城市的家庭教会中,如果发现当地使用的是北京新兴家庭城市教会的模式,即说明当地教会已对时代作出回应。现在整个来看是"东兴西衰"的情景,东部很多中等城市的教会都在使用"北京模式",特别是在长江三角洲,温州也开始使用"北京模式",但在西部的话,"北京模式"只是刚刚影响到一些大城市比如成都、西安,而再往下面的中小型城市则少有被影响到的。不过,他表示,如西安和成都等是当地重要的枢纽城市,也会陆续扩展到整个地区。 伴随著都市化的进程,福音也将会在中国普及。刘牧师举出一个都市化定量的指数,在1990年之前大约只有3%的国人居住在城市,可以想像当时在城市居住的人很少,那个时候说起"城里人"也是感觉很不一样,因为当时中国绝大多数人生活是跟城市没有关系的。现在,这一数字已提升到35%,并且预计到本世纪中期,将大约有90%的国人居住在城市和城镇,"也可以说几乎所有人都变成都市人了,最起码在空间感上"。 刘牧师说,届时这90%的人当然不会都居住在北京和上海,很多是居住在基层城镇之中。"什么时候福音的浪潮波及到镇和县,那中国就算是福音化了,那就是中国真正普传了,因为到时候90%基本都是在城镇了。" 那么距离这样的远景还需要多长时间呢?刘牧师坦言,他也不知道,不过他表示"中国教会的发展很多时候打破我们眼界的",相信神会带领这一发展,这是一个真正中国福音普及化的远景。 随福音普及基层城镇 农村家庭教会将再兴起 除了新兴的城市家庭教会之外,第二条福音进路是农村传统的家庭教会。在中国都市化进程中,它也受到很大的影响,变得衰弱了。刘牧师分析说,因为都市化,很多农村的年轻人进城打工,使得过去传统农村家庭教会的主力流失,传福音的主力也流失,加上农村家庭教会在教会结构、神学思想、牧养方式上的缺陷经不起城市家庭教会的冲击,这都是造成明显的衰弱趋势。可是,如果农村传统的家庭教会改变态度、积极思考的话,会不一样的。 他表示,刚开始城市化的时候,农村传统的家庭教会没有作出回应,所以使得不少信徒流失,但是"看到流失就是流失,如果看成是差遣就是祝福——差遣就是去城市传福音了"。如果负面的对待这些进城打工的信徒们,看他们像"逃跑者",那么会给他们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他们也不敢再回来。如果农村的传统家庭教会改变态度,把进城打工的信徒派遣到城市中传福音,那么"不仅可以帮助城市的福音运动,而且可把先进的模式引回来"。 刘牧师还说到,未来伴随著都市化,当福音在镇和县兴起的时候,这些传统的家庭教会会再次复兴,因为他们最接近这些地区,所以他并不觉得传统的家庭教会将会没落下去,"还会再兴起"。 民工教会:城市教会和农民教会忽视的话都会没落 第三条进路是民工教会。刘牧师介绍说,表面看上去好像民工教会和前面的城市教会、农村教会都有关系,但其实从源头上说并非如此。民工教会大多不是因为城市教会或者农村教会自己主动做民工群体的事工而组成的,而是民工群体自发的。不过,"虽然起源上和前两支没有关系,但是和前两支的发展有关系。" 民工教会对新兴的城市家庭教会的发展很有影响。刘牧师举出一个统计,现在城镇中居民中60%是第一代进城的农民,换句话说,现在住在城市里面的农民其实多过传统的城市人。而第一代进城的农民真正的角色还在更后面,因为这些第一代人出生和成长于农村,即使现在在城市打工,将来也不一定居住在城市里面的。刘牧师曾在这些农民工当中做过口头调查,发现90%是打算将来回到家乡的。可是,一则因为回去的话已没有耕地,另外加上都市化的生活方式的不可逆转性,这些从城市回来的农民工很难变回农村人,他们届时只能返回在县以下的城镇。这批农民工很可能会成为一个重大的文化改造力量,带来新的技能、消费方式来影响当地;而当中若有些信徒以前曾在城市的教会得到培养,他们回到城镇时就有一个文化优势和信仰优势。 "他们的角色就像今天的海归一样,我叫他们是『城归』。比如海归说,美国人星期天不是吃喝玩乐的,美国人是去教会的,美国发达的力量背后是信仰,这让很多想学那个先进文化的人知道原来里面最重要的是信仰。将来这些『城归』也会发挥这样的作用。" 刘牧师称这些"城归"是"空降兵"、"先遣队","大的福音浪潮还没有到这些城镇的时候,他们已经先在那里等著了、先建立了阵地。虽然他们没有直接处在新兴的城市家庭教会中,但是他们在城市中时对于新兴的牧养方式、教会结构等都观察过,或者共同经历过,对他们回去以后建立这样的教会有很大的帮助。" 正因为对于未来的深远影响,刘牧师提醒新兴的城市家庭教会要重视民工的事工。他曾经告诉过一些北京的城市家庭教会说:"如果你不做民工教会,你就不要做城市家庭教会,民工现在占城市居民的60%,你的教会不做民工、去掉这一块的话,就不是做全部的城市事工。" 而且,刘牧师指出,新兴的城市家庭教会要做民工事工的必要性还是由基督服事他人的榜样决定的。"第二个是因为主的生命是唯他的,你只是在小圈子里面的话,那就不是真正的教会。现在知识分子的教会有名并不是真正的成熟,什么时候才是真正的成熟呢,是很多人去做民工教会、弱势教会的时候。否则你不要做城市教会,如果那样的话,你是一个俱乐部呢,还是一个有生命的教会呢?" 民工事工对于农村传统的家庭教会未来的发展也有深远的影响,众多回乡的民工们将会成为他们未来的生力军。很多发源于河南和安徽的传统家庭教会,如中华福音团契、颖上团队等也早已抓住都市化的机会,在很多城乡结合部和民工中建立教会,他们不但没有在都市化的进程中没落,反而完成了转型。 刘牧师再强调,新兴的城市家庭教会和传统的农村家庭教会都需要看到民工事工的重要性,"如果你们不能跟这民工力量联合的话,这两个进路都会没落的。" (完) 相关新闻 刘同苏牧师:新兴城市家庭教会崛起是近十年显著变化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