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气泡":圣公会维持三成入座 正委会质疑为何要打?

「疫苗气泡」:圣公会维持三成入座 正委会质疑为何要打?
(图:政府新闻处宣传片撷图)
政府4月28日刊宪以"疫苗气泡"为基础有条件放宽宗教场所、食肆等社交距离措施。宗教处所由三成增加至室内的一半及室外之百分百,圣公会发通告建议各堂维持聚会人数三成;对食肆的新措施,天主教团体质疑将防疫与疫苗接种挂勾,政策本末倒置。

政府将就《预防及控制疾病(禁止群组聚集)规例》(第599G章)等刊宪 ,在"疫苗气泡"为基础下有条件豁免宗教活动的群组聚集,宗教活动现时人数上限是处所容量的30%,倘所有参加者接种一剂疫苗,就可增至室内容量50%、室外容量100%;室内婚礼参与⼈数上限由20⼈增至50⼈,室外地方100人。

圣公会建议各堂维持人数三成

香港圣公会回应政府更新社交距离措施,于4月30日以主教院书记管浩鸣法政牧师名义发出通告:"⾹港政府宣布放宽适⽤于宗教聚会的限制",认为"没有⼈应该因为法律以外的原因⽽被拒绝进入圣堂或拒绝参与崇拜",经考虑各牧区满⾜"疫苗气泡"条件的可⾏性,建议"各堂维持容许其可容纳⼈数的30% 的教友⼀同参与崇拜"。

主教院称,若个别教堂对建议有任何意⾒,可与管浩鸣联络以作讨论,同时促请各堂不论崇拜的参与⼈数,应紧记继续执⾏现有之防疫措施,并密切留意主教院或教省办事处按情况发展⽽发出的通告。

正委会质疑措施与疫苗接种挂勾

对于食肆的新措施,要求员工"已经接种第一剂疫苗,而所有顾客必须使用安心出行,该情况下便容许放宽限桌令,由4人增至6人,堂食时间延长至午夜12时……。"香港天主教正义和平委员会5月2日在网站发表"每周评论",以题为"打疫苗是为了甚么?",认为所谓的"疫苗气泡"政策,政府是变相将放宽防疫措施与疫苗接种挂勾,是本末倒置的抗疫政策。

文章指,香港市民接种疫苗率偏低,基于不信任疫苗的安全性 ,由2月底至今约58万人接种第一剂新冠疫苗,约25万人已打第二剂,接种率约8%。

为了增加市民接种疫苗的"诱因",政府将接种疫苗和放宽社交距离挂勾,并非増加市民接种疫苗的信心,如多些接种的指引,有关医学数据的开放性等,反而把防疫责任转嫁到食肆身上和一些被关闭的处所的经营者身上 ,还警告不打针的人"有后果",将问题由普罗市民去承受。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