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香港教会普查】教新分析教会面貌变化:低处站稳再出发

【2024香港教会普查】教新分析教会面貌变化:低处站稳再出发
《2024香港教会普查简报》
香港教会更新运动(下称教新)第八届"2024香港教会普查"已于27日发布,无论是信徒人数、教牧人手、青年人比率、财政等各方面都见低位。然而教新总干事梁国全传道以积极的主题"低处站稳再出发"撰文,综合分析教会发展趋势,鼓励教会信心前行。

梁国全表示,今届普查的特别之处在香港经历过去5年巨变,教会受到多重冲击及不明确前景的震荡,对今次普查数据极为关切,盼望能帮助教会作出适切评估,以寻找到未来发展的策略。

今届普查教新向1318间教会发出问卷,但回卷率只有近6成。梁国全表示研究组及同工努力将数据作出推算下,仍能全面了解香港教会过去五年来的变化。

教新梳理了数据,主力与2019年上一届数据比较,提出七个方面的初步观察及分析。

观察一:人数下跌、离心渐强

教会人数体现于聚会数字。2024年参加实体崇拜的人数约19.8万人,这数字包括了周一至五的崇拜、周六及主日崇拜。在移民、网上崇拜、信徒离世及流失等因素下,崇拜人数比2019年减少了7万人,下跌了26%。若从2014算起,至2024十年间,崇拜人数锐减近10万人,跌幅惊人。教新认为,这低位特别是受到过去五年受到移民潮、以及信徒转为网络崇拜等因素所影响。

五年来受洗人数为4.64万人,比起2014年的8.1万人及2019年的6.2万人持续大跌。教新表示,受洗数字反映教会布道动力持续下降,承载力不足,教会有留不住人的情况。

青少年人数跌幅亦特别受到关注,由2019年的4.72万人下调至3.36万人,下跌28%,占会众比率降至13.2%。

梁国全指出,崇拜人数的变化是教会思考在牧养、布道策略和资源投放等的重要指标,在香港教会从2009年开始衰退下滑,经历连番冲击,群体内部关系撕裂、灵性低迷及传承失效,流失与离堂现象渐趋明显的现状下,他认为教会需要"再思本质与使命,建立健康堂会,重塑群体"。

观察二:移民剧烈、冲击震荡

教新2021年曾进行跟进调查,当时共6.1万人表示"已经移民"或"准备将会移民",因此推算或有3至6万信徒移民。今次普查发现,过去5年间实际移民的信徒数字合计近4.6万人,表示准备移民者回落至6219人,显示从2021年至2024年间后期增速已缓和。

梁国全小结指,移民潮逐渐减退,教会需要诚实面对目前的危机,给予空间,需要彼此聆听,让创伤得到包扎医治,重建信任和关系。

观察三:领导断层、传承恶化

教会领导团队出现不能逆转的老化及衰退现象。受薪同工五年间共减760人 (由4,252人减至3,492人),义务同工则大幅增加了450人(由261人升至711人),总体同工人数共减少310人。在离职的人中621人因退休而离场,比上届317人多近倍;其次是525人因移民离职。教新相信部分移民同工的空缺由退休教牧替补。

此外华人教会的领导传承面临挑战,240间堂会没有受薪堂主任,比前五年上升6成。而堂主任年龄结构也明显老化,41至60岁的比例减少了13.5% (69.5%降至56%),61岁或以上的堂主任则有增加(由16.7%升至22.5%)。约7成受薪堂主任表示短期内不会退休,但教新认为,教会堂主任的传承仍后继乏力。在人口老化问题加剧下,教新预期将出现更多"应退未能退"的堂主任继续留任。

全时间神学生人数对神学院的发展影响重大,然而全时间神学生的人数正在显著减少,总数由5年前的1042人降至830人,减幅约2成,相比10年前更减少了近3成(2014年1211人)。当中就读本地神学院的人数有716人,比5年前大幅减少200多名,另堂会训练学院的学生由54人减至12人,唯有赴海外进修神学的人数有增加 (由59人增至102人)。

全时间神学生人数的减少令教牧人手不足的问题雪上加霜。教新亦指近年来,部分传道人开始以斜杠牧职(Slash)的方式服侍,但此模式尚未形成明显的趋势。

除堂主任人数减少外,教会核心领袖由2.18万人锐减至仅1万多人,5年间消失了一半之多。参与事奉人手亦减少了2.2万人 (10.3万人减少至8万人)。此外领袖及事奉人手亦有老化情况,35岁以下及35-44岁的事奉人员减幅最大。

虽然教会教会对长执领导及管理培训的重视程度有所提升,但教新指出,教会仍因领导力下降举步维艰,亟需持续培育人才,重整领导团队,让教会年轻化。

观察四:规模减缩、教会挣扎求存

随著堂会人数大幅减少,教会规模也出现萎缩。特大堂会和较大型规模的堂会数量都明显减少,教新指出移民潮对此的影响尤大。另一方面,小型堂会明显增加。5年间全港有117间教会人数跌落至50人以下,另外50间教会的人数规模缩减至51至100人。

由于预计到有转变的趋势,今届普查新增了与堂会规模有关问题。结果显示,过去五年缩减场地规模的堂会共有106间,当中有61间停止租借聚会场地,24间搬迁到较小场地、其余为合并或出售堂会名下物业。甚至有78间堂会表示预计未来三年内将缩减场地规模,按此预算,8年间将合共有184间堂会缩减场地规模,占整体教会的14%。

教新指出,堂会规模减缩将催促教会重整资源,例如小堂会合并、未独立堂会返回母堂、较大堂会则转换较细场地以应对目前现实。

观察五:多用扩堂、灵活变革

数据亦显示,教会植堂的意欲相当低,五年来只有18间堂会曾植堂,是过去多届新低 (2009年71间、2014年43间、2019年35间)。另外只有77间在未来五年计划植堂,其余的1242间教会表示未有计划、甚至不会植堂。

然而,过去五年来不少教会已著手采取更灵活的扩堂方式发展,有17.6% (232间)堂会曾经扩堂,数目增幅达56.7%,较2019年的148间上升了11.3%。其中以租借新的聚会场地占较大的比率。教新指出近年较多采用扩堂或另类植堂/植群方式发展如使命空间(missional space)和新鲜形态(Fresh Expressions of Church),过去的廿年来时代变迁下以办学和社会服务植堂不再是主流。

教新指出目前较多教会采取扩堂事工的方式,或是将原有地方变成更大的地方、或是转化空间、又或以创新手法发展不同型态的教会模式,这些努力值得肯定,帮助使命群体再思教会本质,并将带来变革动力。

观察六:教会结连、协作事工

面对教会发展低潮,在各种挑战下堂会/机构之间需更多合作、结连和守望。今届普查显示,教牧间跨宗派及地区结连情况平稳,堂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显著增加,由825间增至976间,主要集中在布道(44.5%)、祈祷(27.5%)和青少年事工(23.7%)。

此外,堂会与社福机构合作以长者事工(47%)、扶贫(44.7%)及社会关怀(42%)为主。而堂会与地区其他堂会或机构的合作中最多是场地共享或借用(77.2%),其次是人力资源以及为有需要的会众进行转介。

观察七:坚持牧养、扶贫关怀

在教牧和信徒人数大幅变动,堂会经济和动员力亦有不足情况下,教会在疫情前后仍然尽力动员扶贫关社,包括家访和实物支援。

今届普查显示,教会最关注的首五项议题为家庭问题、贫穷、精神健康、移民(港人移居海外)及国际事件,此外学生自杀的关注比例亦大幅上升(由15.8%升至25.4%)。

教新分析,这些变化反映了牧养信徒中,情绪与精神困扰的问题明显增多,在布道实践中,更倾向以信息和服务为主;而社会关怀方面,扶贫服务、新来港人士服务及上门探访的需求增幅显著。

此外堂会在服侍贫穷人支出的比例亦有所增加,显示疫情及经济压力对社区家庭的影响深远。30%堂会没有支出在贫穷服侍方面,比5年前略有微升,教新认为这反映这些堂会在实践社区关怀时面临经济投入的困难或动力不足。

教新总结:苦难中仰望基督,从低处站稳再出发

梁国全总结指出,此分析能让大家初步了解过去五年来香港教会的一些变化面貌,更多分析仍待出炉。各个宗派和堂会可以按其自身情况筹划和应对行动方案。教新亦需继续连结各方人士,集思广益,共同为香港教会的未来谋求变革。

他写道:"改革中的教会,或有微弱衰败的日子,但在上帝的手中,仍能发芽生长,不断更新。"又积极展望:"祈求上主引领香港教会,在苦难世界中仰望基督,得力奔跑,从低处站稳再出发!"

其他各方面关注范畴及数据如堂会经济、布道策略及差传方面等在教新《2024香港教会普查简报》及有关报导中透露。

"2024香港教会普查"下月发布 反映社政教动荡下的教会生态 2024香港教会普查:会众人数减、老龄化、教牧流失 【2024香港教会普查】教新分析教会面貌变化:低处站稳再出发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