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給若望保祿二世評價? 羅錫為牧師 2005年4月7日星期四 上午2:04 怎樣去評價一位教宗? 若望保祿二世去世後,福音派教會一些領袖表示對他敬重,並不出人意外。因為他生平廣為結交各方人士,是出訪最多的教宗。他又開啟與各宗各派對話的門路。自第二次梵蒂岡 會議之後,基督教各宗派與天主教有了對話。有對話,起碼減少了不必要的誤解,增加彼此的認識。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位,跨越兩個世紀對世界的和平,道德,和靈性生活的影響深遠而廣泛,傳媒己廣為報導,他肯定是當今公認的一位精神領袖。他反對向伊拉克動武的立場堅 定,鼓吹和平。管他是當今霸主美國還是當年的蘇聯,犯著和平和自由他就出來說話。拿不到諾貝爾和平獎絲毫不減他對世界和平的貢獻,歷史也會把一個崇高的地位留給他。 他原本是波蘭的一位神父,波蘭從未出過教宗。他怎樣登上歷史的舞台呢? 因為對信仰的堅持! 當年波蘭仍受蘇聯控制,團結工會尚未成氣候。波蘭一個小鎮的人民要求建一間教堂,有一位神父就和幾個工人合力把兩條木頭釘成一個十字架,樹在他們要建教堂的地方。 觸怒了政府,馬上把十字架給拆掉。第二天,太陽出來的時候,又一個十字架立在原地。十字架這天給拆下來,第二天又竪起來。如是者,人民在十字架下集會,唱詩、禱告、敬 拜。他們的信心愈來愈堅強,不屈服於權勢。終於,政府讓他們蓋教堂了。 那個把十字架樹立起來的神父日後當了教宗。 我們記得「蘇東波」澎湃的浪潮如何忽然捲起。波蘭的人民要變天,蘇聯大軍壓境來「平亂」。這位波蘭的教宗說,如果蘇聯軍隊再動一動,他會回到家鄉去與人民站在同一陣線 。然後發生一連串事件,團結公會勝利了。另一邊柏林圍牆倒了,東歐集團迅速瓦解,蘇聯解體。 縱使基督教與天主教在教義上仍有重大分歧,但是,福音派的一些領袖不能不讚揚這位意志如鋼鐵的領袖。他站在世界受壓迫的人民一方,站穩在「傳統」的道德立場之上,成為 一個屹立不倒象徵。在位期間,西方世界在道德和靈性上崩塌,腐化,他的身影仿佛投下一個永遠堅定的十字架的影子,指向永恆不變的靈性的價值。 他也是個靈修的人,寫過觸動人靈修心處的書,被譯成多種文字,在坊間書店暢銷書堆中佔過一席位。 二十一世紀,或者不再需要一位抵抗強權的英雄人物了。但想要有一位有道德勇氣,有靈性修養的領袖時,人們會想起他,懷念他,無論有沒有宗教信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