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慶華:談教會的更新與變化

作者:曾慶華(作者為洛杉磯地區阿罕布拉第一聯合衛理公會牧師) 四年多前,也就是我剛接任中文堂牧師不久的某一天,主日崇拜結束後,我正在大堂外面與會友握手、問安、送別的時候,身為會友領袖的弟兄已悄悄地到我的身邊,輕輕告訴我:「牧師,今天主日崇拜的人數,好可怕!居然只有38人,人都到哪裡去了呢?」 我抬頭看到他滿臉急促、憂傷的樣子,不覺地浮上憐憫之心;因為,我知道這樣的發問,不是指摘、不是懷疑,而是出自一位會友的關懷。他在尋求答案,為什麼出席人數減少?如何才能穩住會友的出席率?如何才能夠使教會增長?言語未盡之處都在這一句問話中展現出來了! 我告訴他:「弟兄!請不要擔心!相信神的作為!神把我們放在一起,就有衪的旨意。不要受『數字』影響我們的心境,只要我們一起努力,當我們的生命更新了,相信教會會改變的。」 事實上,這樣的回答,是在一位老弟兄的鼓勵與建言之後的反思,所得到的答案。 一位老弟兄的忠告 在一次探訪中,一位老弟兄送我出家門,臨上車子的時候,他拉著我的手告訴我:「我非常感謝您接受教會的聘書,來到我們的教會;我了解我們教會是有许多的問題,願神祝福你的工作;同時,我要給你一點忠告:我們中國人的話語中是非常有哲理的,所謂『人事、人事』這兩個字,是『人』在『事』的前面;也就是說人搞好了,事也就成了!你回去要好好的思考這兩個字,並且應用起來,相信我們教會的情形會改變!」 回到辦公室,我反覆推敲「人事」這兩個字中,「人」字到底代表什麼?「人」字是代表「人際」或是「生命」;如果「人」字是指人際,那麼人際關係的改善會帶給信眾生命的改變嗎?相反的,如果「人」字是指生命,那麼生命的改變會帶給信眾人際關係的改變嗎? 反覆的思索中,讓我看到教會前面應該走的服事方向。 水火不容的夫妻關係 有位姐妹,原來是一個女強人,生意作得非常火熱,自信滿滿,有著一種「天不怕、地不怕」的個性;因不能忍受丈夫的外遇,毅然決然地成為一位單親的母親。 難道說,她不愛她的丈夫嗎?當然不是!相反的,她非常愛她的丈夫。離婚不會為她帶來痛苦麼?當然不是!相反的,她痛苦得不願再活下去。因此,離婚對她的傷害,「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實不足為外人道矣! 然而,教會提供了她參與服事的機會,她個人也願意學習,加入了正道神學院平信徒傳道證書科課程的訓練,並且在教會帶領成人主日學,熱心的在廚房負責教會餐飲的工作。 這樣的服事與學習,生命有了進一步的跳躍。在耶穌基督的愛中,化解了她的嫉妒與憤怒,能夠再一次地原諒那曾經背叛過她的丈夫,重歸於好,共享家庭和樂的喜悅。 割斷情慾鎖鏈的搭夥伴侶 有一天,教會中的一對伴侶來找我,說願意受洗,接受耶穌基督作他們的救主。 但是,當我進一步了解時,才發現他們同居的行為,拒絕為他們施洗。他們感到非常意外,甚至還勸我說:「這不就是時下所謂的『搭夥夫妻』。反正,我們的另一半都在中國,等我們辦到身分以後,他們來了!我們自然就會分手。牧師!你又何必太過認真呢?」 我勸誡他們說:「婚姻是一種相對的承諾與責任。聖經告訴我們,『婚姻,人人都當尊重,床也不可污穢.因為苟合行淫的人,神必要審判。』(來十三4)我們不可以因一時間的方便,就忘了聖經的教導;要知道神是不可輕慢的!最終的審判還是會臨到我們,願神開啟你們的心眼,能夠明白真理。」 後來,他們真的悔改了!女的,離開加州,到外州打工;男的,仍然留在教會,無論是掃地、做飯、接待等勞苦的服事,他都欣然地接受,做得非常認真。 姊妹的熱心、帶動了改變 我們是一個傳統型的教會,詩班獻詩是主日崇拜中非常重要的一項程序,因此聘請了專人來負責詩班與司琴的工作。 有一位姐妹,自告奮勇地要求我,說:「牧師!我會彈琴,雖然不是彈得很好,但我可以練習,我願意義務的為教會司琴,節省教會的開支!」 這是一個很好的點子,值得思考。因此,我們開始著手調查,在弟兄姐妹當中,有誰在音樂方面有恩賜又願意參與服事的?共有多少人? 結果,發現有许多弟兄姐妹願意出來服事。更發現執事會主席是一位曾經學過音樂、深藏不露的姐妹,可以出來負責詩班與司琴工作。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現在已有四位弟兄姐妹負責司琴,每人每月負責分擔一個主日崇拜的司琴,詩班也由三個人變成十六個人的隊伍。 因著一位姐妹的熱心,詩班與司琴的工作完全轉為由義工來代替。雖然,不是那麼盡善盡美,卻帶動了弟兄姐妹服事的熱潮,使教會有一番新的氣象。 感恩節前的驚喜 2011年11月20日,就是感恩節前的主日,崇拜結束後,身為會友領袖的弟兄笑臉向我迎來,非常高興的告訴我:「牧師,你知道今天主日崇拜的人數有多少嗎?」「不知道!多少人?」「一共是116人。」感謝神!這真是上帝在感恩節前,賜給我們教會的驚喜! 綜觀四年多來的牧會經歷,我有一個心得:我們在談論教會增長的時候,過於強調策略與方法。其實,從上述的狀況中發現,教會的增長完全取決於信徒的生命是否被更新。所以,聖經說:「要將你們的心志改換一新。」(弗四23)因為,當信徒的心志改換一新後,生命就會有根基,生活就會有見證,工作就會有果效。 事實上,這是一個循環的過程。當信徒的生命被更新,為教會帶來活力,就會吸引更多的慕道友來加入教會,因而帶來增長;教會在增長的過程中,又會帶動信徒的生命被更新,進而催逼教會產生變化。 「更新」與「變化」是互為表裡,並且存在著一種無以言明的張力,那就是:「更新帶來內在生命新的內聚力,變化帶來外在團體的無限擴張。」 可見,教會增長不在於策略與方法;教會增長的核心,就是:「要把各人在基督裡完完全全的引到神面前。」(西一28) 蒙允轉自《傳揚》雜誌2012年月刊:《教會的更新與變化》。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