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敬虔的兒女

作者:蕭慕道牧師 青少年的社會問題日益嚴重,困擾校園的暴力、槍支、性泛濫、毒品令社會各界不禁驚呼:我們的孩子到底怎麽了!在震驚的同時,也引起社會的深入反思:今天青少年的出路在哪里?誰能救救他們? 青少年的問題,正如以賽亞書49章所預言的那樣,在末世的時候,家庭兒女成為魔鬼爭奪的戰場。雖然險惡的環境不容樂觀,但我們並不灰心失望。因為神早就告訴我們:勇士搶去的豈能奪回?該擄掠的豈能解救?但耶和華如此說:就是勇士所擄掠的,也可以奪回;強暴人所搶的,也可以解救。與你相爭的,我必與他相爭;我要拯救你的兒女(賽49:24-25),在兒女爭奪戰中,神是我們的幫助,神是我們的盾牌。靠著主我們必然得勝。父母要擔負起神賦予我們的神聖責任。 一. 為何今天的青少年的問題如此嚴重? 1. 社會環境的變化 末世的時代是危險的世代:天災人禍不斷(饑荒、瘟疫、地震、洪澇、戰爭等),社會道德淪喪(離婚、墮胎、性解放、同性婚姻等),不法的事增多(販毒、賣淫、人口販賣、暴力等),人心冷漠、我們所生活的環境是充滿誘惑和挑戰。 2. 教育思想的變化 過去華人教導兒女方面比較嚴厲,「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等理念讓子女飽受嚴管之苦,造成身體和心靈的傷害。但後期興起的放任教育法則走向另一個極端。此法鼓勵父母任孩子自由發展,不必加以管教。這種教育兒女的理念不僅風靡全美,也影響到世界各地。放任教育法的理念並非全錯,但一些父母過分迷信放任教育法,天真地認為只要兒女高興,就能健康成長。殊不知,他們這樣做乃是中了魔鬼的詭計,把教育子女的權柄拱手相讓。放任教育法的缺失已見端倪,父母不可不慎。很多父母以為教育子女是學校、教會的責任。但聖經告訴我們,教導兒女是神給父母的神聖職責,父母是真正的主角,其角色他人無法代替。,而學校和教會只是對家庭教育給予必要的協助和補充。父母親需要清醒地知道,我們今天面臨的是一場戰爭,要從魔鬼手中奪回自己的兒女。需要信心,勇氣和謀略。 二. 需要了解的七項原則 1. 兒女是神所賜的産業(詩127) 兒女是神所賜的産業,這産業是神交給父母託管。不是按我們的方法,而是按上帝的心意。基督徒按照聖經的教導去管教孩子是父母責無旁貸的事。今天很多年輕父母在孩子未出生前十分注重胎教,但孩子出生後,卻又疏於管教。父母親須反省、改正。從小建立堅實的信仰基礎,愛主愛人,一生道路不偏離。 2. 父母是兒女最好的老師 父母是兒女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好的老師。父母親的言傳身教對子女的影響巨大。父母的價值觀、為人處世的方式,甚至是父母之間的關係,都會影響到兒女的成長,因此一個健康、美滿的家庭給孩子樹立健康的價值觀是不可替代的。 而父親在教導兒女的角色又特重要。父親要領受天父的愛,知道父神怎樣愛自己,也要如此愛孩子、關心他們。反觀華人的傳統家庭觀念是「男主外、女主內」,丈夫在外賺錢養家,妻子在家教育子女。但這種分工並不符合聖經的原則。 3. 品格重於學識 華人普遍重視子女的教育,華人樂意為子女文化教育投資,孟母三遷,跨區讀書、上明星班、補習班、特長班……,華人重視教育、注重成績本無可厚非,但華人文化對獨立人格和成熟心志缺乏培養,建造一個優秀的人才,需要注重品格塑造。 主耶穌對門徒的教導,永遠是建造內在的品格(見八福)。兒童從小就要培養: 誠信之心: 拒絕謊言 不作假見證 憐憫之心 :關心他人,心存憐憫, 不嫌貧愛富,不以貌取人 感恩之心: 感謝神 感謝父母,老師,同學,朋友 善良之心: 遠離暴力,愛公義,愛良善。 公益之心: 今年教會“興起發光” 的主題,要服務社區,不求回報 4. 父母不可偏心 這是對父母重要的提醒,造成兒女彼此相爭的悲劇往往是父母的偏心所造成的。每個孩子都有各自特點,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雖然他們的恩賜不同,才幹不同,但在天父眼中他們都是同樣寶貴。父母要善於發現並挖掘他們的天分,根據他們的潛能和恩賜來培養他們,不可比較孰優孰劣。 5. 父母不可唱反調 一些華人家長在教育子女時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以為這樣是一種絕佳的搭配,其實這樣做反而會害了孩子,讓孩子誤以為父母教育的尺度不同,造成困惑。 6. 父母不可溺愛 隨著社會的發展,「嚴父」減少,「慈父」加增。家庭中的嚴厲的父母已不多見,在慈父慈母的家庭長大的孩子較易成為被溺愛的對象。溺愛主要體現在教導兒女失去原則,沒有立定界限;或在兒女成長的過程中過度阿護。使他們極度任性,不受教,不尊重人。過度阿護致使他們缺乏迎接挑戰的能力,在困難面前迴避退縮。應該從小培養他們自立的能力,鼓勵他們從失敗、挫折中總結經驗教訓,敢於迎接挑戰,知難而進。 7. 青春期≠叛逆期 當孩子長到13歲時左右,心理和生理都發生變化,他們不再把自己當作小孩子,他們有新奇的想法,有自己的見解,急切地期待自己能夠獨立。孩子的這種變化是正常的現象。青春期是一個學習期和過渡期,父母要有智慧對待處於青春期的兒女,要持續為兒女禱告,多和子女談心溝通,關心鼓勵,幫助他們度過這段特別時期。聖經並沒有叛逆期的任何記載,青春期≠叛逆期。 (作者為紐約豐收靈糧堂與澤西豐收靈糧堂主任牧師)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