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購物中心裡,常看見一些產品的推銷員站在相關部門的攤位前,滔滔不絕地一邊介紹一邊示範他們的產品。臉上流露出對產品的信心,出盡法寶把產品的優點推銷給顧客,好像巴不得大家也能享受那份好處。看到這種情形,筆者不禁感嘆:如果基督徒對他們所擁有的福音也有同樣的熱忱多好……究竟,它何處失落了呢?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認為當先自問:「我真的感到救恩好得無比嗎?」如果這個答案不肯定,談何熱忱?很多基督徒沒有熱忱,原因是我們沒有真正認識救恩的偉大,沒有真正體會主愛的甘甜,沒有真正經歷耶穌復活在我們身上的功效,我們對耶穌再來的期待自然也不迫切。我們傳起福音來並沒有吸引力,因為別人從我們身上看不出那福音吸引我們(傳福音的人)。信徒是否有宣教的負擔,不只是一種責任,乃與他們的信仰實況息息相關。
早期教會的使徒們的熱忱比當今推銷產品還強烈,直至敵對他們的世界也無法抵擋。當彼得和約翰第一次被捕的時候,他們勇敢地在當時最有權勢、地位和學問的人面前見證基督,整個答辯的過程使對方「無話可駁」(四14),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他們看出使徒們是「跟過耶穌的人」。
沒錯!跟過耶穌——這就是答案所在!
跟過耶穌的使徒們受過耶穌基督的教導,看過耶穌基督事奉的大能和完美的品格,他們親眼目睹耶穌基督死在十字架上,又見證死裡復活的耶穌基督向他們顯現,40天與他們同在,向他們講述天國的奧秘,然後升天並預告還要再來。因此,他們對所傳的內容有十足的確信,他們知道耶穌基督就是真神,他們知道耶穌基督在神永恆計劃中所扮演的角色,他們知道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成就了救贖,他們知道耶穌基督已經從死裡復活,他們也知道這一切事情與人類之間的關系,知道若非靠著耶穌基督,人類就沒有任何希望(四12)。這些信念都清楚表達在他們向反對的人所作的辯詞中。使徒們有一種興奮感,迫不及待的要把這空前絕後好消息傳給不認識神的人。
我相信你也曾經體會過這種熱忱:你很興奮地介紹人看一部好電影,或介紹人吃一個很好吃的東西,或介紹人到一個很好玩的地方,你的那股熱忱從哪裡來?那是因為你看過那部電影,吃過那個好東西,或去過那個好地方。使徒們跟過耶穌也是同樣的道理。
緬甸傈僳族的宣教先鋒——富能仁(James O. Fraser,1886-1938)的日記曾經有這樣的一段記述:「我受過嚴格的操練,到街上去站在凳子上向一群漫不經心的人傳道。我不能抗拒內心的催促,像有太多要傳的福音積蓄在胸中,一定要找到一個出口。上星期五,我不能照常出去傳道,決定第二天再去,並以此安慰自己。到了星期六,同樣的事又發生。晚上禱告會的時候,我又讓一天過去了,沒有福音的見證,感到極其痛苦,內心裡平安沒有了……恨不得禱告會快快結束。禱告會一結束,我再也受不了內心的戰爭,非得到大街上去不可。雖然時候晚了,我還是去站在台上,向人傳福音。講完之後,痛快莫名!……」
我們所需要的就是這種熱忱。但它絕對不是出於一時的情緒高漲,更不是偽裝出來,它必定來自於一種對耶穌基督救贖和恩典的親身體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