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浸普通話佈道會:人生如何由黑暗進入光明﹖

張路加牧師、羅慧娟分享見證

城浸普通話佈道會:人生如何由黑暗進入光明﹖
張牧師:「如再給我100次選擇,還是一個決定,就是人生中最智慧的決定--跟隨耶穌。」(圖:九龍城浸信會)
城浸普通話佈道會:人生如何由黑暗進入光明﹖
影視藝人羅慧娟姊妹見證:「當神關一扇門,會開另一扇更大的門。恩典太大,所給多於我所求!」(圖:九龍城浸信會)
九龍城浸信會從昨日(3月24日)開始舉辦連續3天「進入人生佳境」普通話佈道會。這次邀請的講員為美國播種者國際宣教協會中國事工部主任張路加牧師,首天特別嘉賓羅慧娟亦來到分享見證,近20人決志信主。

首日佈道題目:「黑暗與光明」

在昨天佈道會首日,張牧師用了「黑暗與光明」這個小主題來開始,接下來兩天的主題是「自主與神主」、「浮躁與進深」和「出走與歸回 」。

他說:「光明與黑暗是我們生活常常遇到的主題。不單是衣著有白和黑,房間有光和暗,特別是內心常常經歷的問題。當我們憂愁、沮喪失去盼望,或者有不該有的念頭,我們就是在黑暗裏面。但當我們有喜樂與平安,知道自己行事堂堂正正,自己的行為讓人得到愛,就是在光明中。」從馬可福音中巴底買的故事讓我們學習到「怎樣使心裏心外都會充滿光明的境界」。

今日人類的情況,好像當年的巴底買

張牧師說:「最近調查指出香港20%的人有抑鬱症。上海有120萬人有嚴重抑鬱症,其中的20%是白領,就是收入好、有房子、有車子,別人所羡慕的人。但是他們內心痛苦,總是活在憂鬱、黑暗、孤單中。」

「今天我們可以在外面很忙,有很多追求,很多方面都很成功。但夜深人靜,內心會自問:到底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為什麼活著?我應該怎樣活?我的人生要到哪里去?」

「沒有答案,不僅自己沒有答案,整個人類整個世界都沒有答案。這就是人類的情況——好像當年的巴底買。」

路加牧師用美國《時代週刊》一著名心理學家的話,指出人類落在道德危機的7個方面。「人懼怕親密關係,內心善惡不分,界限不清,權責不明,關係錯亂,角色混亂,溝通不良。」結論是「當人類不接受根-這位上帝時,人沒有辦法知道自己是誰」,自主的道德也不能控制罪性的作難,道德會更加敗壞。

張牧師認為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生活的意義。有的人用物質取代生命的真正需要,但當錢失去時,什麼都失去了。「這是今天時代的一個光景。人饑餓並不是因為沒有餅。人乾渴也不是因為沒有水。乃是因為人不聽上帝的話,是人不要上帝的話在自己的生命裏做根基。」

張牧師分享親身經歷

「1979年一個人去了2000多公里外的城巿—沈陽讀大學,很想知道自己人生前面應該怎樣走,卻只知道自己內心恐懼。所以我禱告說:耶穌,如果你是真的,就讓我看見你吧!」以前他常常覺得自己是好人,但那天聖靈光照下,他想到了過去的生活片斷:偷吃白糖、設計讓弟弟承擔罪責…。「我一直覺得自己很聰明,但那天聖靈光照我,從小事看到自己的詭詐、說謊和欺騙,內心很大震動:我是這樣的罪人。聖經給人一個定義:神看人不像人看人,因為人看外表,但上帝看內心。」

隨後張牧師宣講了神是垂聽痛苦者呼喚的神,作為獨生子來到這個世界。雖門徒禁止,但耶穌停下腳步去醫治巴底買。「他是在我們去尋找時,發現已經在等候我們的神。」,是尊重地對巴底買說:「要我為你做什麼﹖」的、甘心作僕人的神。

這世界「有的人是能卻不肯,另外的人是肯卻不能」。我們的尋求唯有轉到「肯並且能的神」才能得到真正的拯救。怎樣經歷到神呢?張牧師教我們方法:一,信心裏認出他,先帶著信心認出耶穌的權柄;二,禱告中呼喚他,不是不說,而是真實面對我們內心的需要。三,恒心為得著他,受到挫折也繼續尋找與祈求,四,放心交托他,丟掉了對乞丐來說是「全部的財產」的衣服及包袱,相信耶穌會給最好的,最後是五,緊緊跟隨他,不是得到耶穌的拯救後還繼續過自己世俗的生活,而是像巴底買跟從耶穌的道路,過新的生活。

「上帝是信實的!」

最後張牧師禱告結束,堅定地告白「上帝是信實的」。「如再給我100次選擇,還是一個決定,就是人生中最有智慧的決定—跟隨耶穌。」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