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建华牧师:祈祷与丰收(一)

作者:石建华牧师                                                 从英国人马礼逊来华,福音已在华传了200多年。而香港自1842年便成为英国殖民地,英国也将圣公会带来香港,至今亦已170年。但今日香港信徒只得30万,占全港人口百分之四至五,实在太少了。中国现有信徒一亿(估计),即14个人里就有一人是基督徒,占人口的百分之七。从解放前的85万信徒增长至今已达117倍。若果基督教在过去60年的逼迫下,曾有教堂被封,传道人下狱,宣教士被赶走,中国信徒仍有可观的丰收,深信香港也可以经历大丰收。 耶稣曾预言天国的扩张就是"一粒芥菜种,但长起来都比各样的菜都大,且成了树,天上的飞鸟来住宿在它的枝上。"(太13:32),这指天国不断增长。另耶稣又用比喻说:"天国好像面酵,…….全团都发起来。"(太13:33)指天国日渐扩大。而神的心意就是"神愿万人得救,不愿一人沉沦。"(彼后3:9 ),我们若按神的心意祷告,神必然应允。而主教我们祷告说:"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太6:10),意思是叫我们向著神的伟大愿望──祂的国可在地上重新建造,而祷告的火在此。 我们看见初期教会,因祷告而增长的例子很多。37处祈祷的事例里,有36次和教会增长有关(注一)。例如五旬节降临之先,使徒和妇女们共120人聚集祷告十天,以至被杀,彼得下狱,但通过教会切切祈祷(徒12:5),彼得被释放,而在同一章中,恶人的代表──希律王被虫咬死,圣经总结:"神的道日见兴旺,越发扩传。"(徒12:24)。保罗、巴拿巴、几位先知和教师一同禁食祷告。圣灵指示他们行出宣教,开始保罗传教伟大事业,各地教会被建立。(参徒13章)。一个卖紫色布的妇人吕底亚,经常在一个祷告的地方祈祷,一日,神就差遣伟大的保罗在那里开展福音工作,并藉著保罗带领禁卒一家信主,由此建立腓立比教会(参徒16章)。 由三、四世纪产生的修道院传统,每天进行长时间敬拜祷告,修院便在各地设立起来,并维持了千多年直到如今。其中出现于亚细亚的亚历山大,在主后400年在君士坦丁堡设立了不住的祷告,后亦在黑海入口哥蒙(Gormon)设立了修道院,进行了24/7敬拜祷告模式Acoemetae(意思是不睡的人),僧侣文化影响开去。 到十八世纪,亲沈多夫Zinzendorf成为莫拉图弟兄会(Moravians)的领袖,他于1927年8月13日经历圣灵浇灌,弟兄姊妹进行一小时又一小时不停的祷告,一直维持了一百年,许多人认为就是弟兄会影响世界背后的属灵动力。 英国在1780年代经历了圣诞节的圣灵浇灌后,新的祷告运动开展──祷告演唱会(Concerts of Prayer)诞生了,在英国不同的城市展开,影响了以后的大觉醒运动(The Great Awakening)及十八世纪末的十年宣教运动。当时循道教会、浸信会及会众制教会(Congregational churches)大大增长。循道教会在Leeds的年会上(1797)形容神的教会增长是基于"简单祷告会"(Simple Prayer Meetings) (注二)注一:Stuart Robinson, Praying the Price, Kent: Sovereign World Ltd, 1994,28.  注二:J. Edwin Orr, The Eager Feet. Evangelical Awakenings 1790-1830, Chicago: Moody Press, 1975, 14-15.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