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人玩碟仙的遗害

仍有人谈论早前《太阳报》抄作的" 中学生玩碟仙事件",都是教师和家长。 碟仙是个交鬼的工具,是一种"扶乩"的法术。一般的乩术,如:扶乩、问米,一定要找有"道行"或"专业的"灵媒,由乩童或问米婆作中间人,请某某神仙降坛或某某的鬼魂 "上身"。碟仙的危险之处,是不必假手于别人,谁愿意一试都可以问碟仙。开坛工具很简单,可以自制,现在坊间有些地方有售。不懂的,上网就可以找到有人教他怎样做。于 是,青年人可以直接和灵界打交道,指头在动,碟子在转,给人有"上身"的感觉。 几个月内,就有几宗中学生玩碟仙闹见鬼而见报,他们都是在校内或在校园附近,聚集同学玩而搞出祸来。辜勿论这些中学生是否真的见鬼,但他们交过鬼之后,心理受到极大困 扰而疑神疑鬼,情绪不安,则是事实。 学生玩碟仙不是新闻,玩的多是初中女生,老师和社工都知道。只不过没有见报。学校每天发生大大小小很多事情,如:学生的纪律、情绪和家庭问题,都不见报,为什么要把这 件已经过气的"玩碟仙"事件放上头版呢?我相信只有一个原因,记者和编辑想找些耸人听闻的故事,把校长辅导和安抚学生的方法—为他们祷告,硬要说是"权充驱魔人",夸 张失实。"驱魔人"这个名字,使人想起那套同名的惊栗电影,而收到"语不惊人誓不休"的效果。 其实报纸编辑部已经"冒充"教廷,为这件事作了个宗教的判决,定性为"鬼上身"。而我敢相信,记者扭曲了事实,说家长恐怕校长辅导学生的方法,就算不是驱魔,"也会有 后遗症"。记者访问家长时,已事隔一段时间,有什么后遗症?肯定会有,但不是因有位关怀学生的校长及时介入,替学生安定情绪。而是因为玩碟仙闹见鬼,是报纸把他们遭遇 的困扰渲染作大,放在头版,在心理留下阴影。我相信学校早已教导过学生不要接触"怪力乱神",也在出了乱子时给了适当的辅导,家长没想过去感谢学校对子弟的关怀和帮助 ,反而说出这些不合理的批评,把一切责任推到教育工者身上。我们就想像得到,为什么今天教师的士气那么低落,情绪那么抑郁了。 还有一点,是香港教育教育评议会副主席何汉权的意见。《太阳报》引用他的立场说︰"无论是否一间有宗教背景的学校,即使要为学生祈祷,都应该先获得家长同意。因为灵界 玩意所牵涉的问题,绝对非数学公式能够推理出来!"这番话有两个重点。他说灵界的事,不能用数学方式,即不能用科学推理来处理。他认为这些事是"心理作用"或心灵的事 情。心理受到灵界事情困扰,对证下药是解除"心魔"。我曾接触过不少受"灵界"困扰的人,受过辅导,看过精神科医生,心里仍有阴影,最后还是找我为他祈祷。 何汉权副主席的另一点见解是,不论有没有宗教背景的学校,为学生祈祷要先征得家长同意。这个观点影响极大。今天香港绝大部份的办学团体,都有宗教背景,每天以不同形式 为学生祈祷。祈祷,是培育和指导学生心灵的方法,让学生的身心灵健全地发展。都要先获得家长同意吗?今天,关心也担心下一代成长的老师和家长,都谈全人教育、生命教育 ,希望他们能建立一个健全的人生观。 这次无风起浪的"玩碟仙"事件中,何汉权副主席的言论和《太阳报》处理新闻的方式,叫办学的和教育工作者更迷惘、更泄气。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