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破地狱》里"爱的语言"

如果中国传统仪式之中有"破地狱",耶稣基督更加是"训身"为了我们去了地狱

电影《破地狱》里「爱的语言」
电影中,饰演道士女儿的卫思雅冒著被火烧的危险,紧紧抱著亡父的灵位为父亲作最后一跳,救父亲出地狱。图为电影《破地狱》剧照。
从美国回程香港的飞机航班上看完《破地狱》这电影,我的先生一直说好看还说要看第二次,所以我就在众多影片中选择了这电影。没想到是一直流著擦著泪、吃著夹杂眼泪的飞机餐看完的。

跟电影里面的家庭相似,我的原生家庭与道教有不少渊源:我的爷爷从画人像到画偶像,有一些到目前为止供奉在家里甚至庙里;我祖母在生的时候天天往道观跑,在那里折金银衣纸,一边赚点钱度日。

家里父亲的"灵位"总是有花有水果供奉著,每逢特别节日家里总是摆出白切鸡、煎牙带鱼、干煎豆腐、潮州饼在饭桌上,电视前面放了四张椅子,活人吃饭前总是让先人包括我爸爸先吃。我是基督徒所以绝对不点香,因此也引起我妈的不理解和愤怒,觉得我不孝,弟弟总是担当上香的重要角色。

中国传统中的"爱的语言"

我和家里——特别是跟妈妈——的矛盾很大,不过通过这部有深度有温度的电影,我对道教的仪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中国传统里面蕴含著的是对祖先或者先逝去的人的爱的表达,也可以说成是一种通过仪式表达出来的"爱的语言"。如果因信基督教而不愿意随从这些仪式解读出来就是"你不孝"或换句话说是"你不爱"。

中国皇帝康熙曾经因著传教士的传道而信基督,可是罗马教皇指导不能遵从异教仪式而激怒康熙,勒令传教士"滚"出中国。在家庭的层面常常遇到的就是;当信了耶稣以后而不上香,不跪拜,甚至不吃拜过祖先的食物,也是被长辈骂"你滚"!

曾经16岁的我也不想被拜过的食物玷污,所以曾因知道了美味的烧肉被拜过之后将之吐出来而被妈妈掌掴。后来想,妈妈什么都拜(主要是为了祭祀祖先),家里的小零食 (包括我的生日蛋糕)都要拜过的情况下,我在家里应该什么都不能吃,所以还是妥协了当作不知道,也因饭总是要吃的,也鼓励自己:"保罗也说凡物都可以吃,偶像不算什么。"才缓和了与母亲的关系。

怎么说好呢?这是道教传统里面,在不认识耶稣基督的情况下,向著爱人所表达的最后的爱:要是我所爱的人去了地狱吃苦怎么办?要是我所爱的人死了,没有超渡、不知道归路的话,变成无垠野鬼也就非常可怜。

传统文化、宗教、对亡人的爱与思念的交织

这是传统的中国人向所爱的人的最后的爱的表达;每天进门上香也是一种对先亡人的纪念和爱。记住亡人生前喜欢吃的、每天供奉确实是一种超越的爱的表达,也无可厚非。可是我已经信仰基督教,对我来说拜拜这回事其实是拜魔鬼,过来吃祭物的不是祖先,而是一些不好的灵,这不仅是对祖先没有任何帮助,甚至是招来不好的灵来搅扰家庭还活著的人的生活。

然而这种矛盾在我家里仍然无法解开,我也没有任何办法,只能做禁食祷告来对衡一下魔鬼在我家、特别是我妈里面的迷信。相对来说,我先生家里早就撇弃了上香的仪式。他们只是当作一般的规矩、甚至作为一项家务来对待,就像电影中的大哥那样表面照做,实际里面并不包含信仰的成分。就像人懒起来不做这项家务一样,在我夫家就没有这样的矛盾,也叫我松一口气。

耶稣不仅为我们"破地狱"

我也希望有一天我的家人可以听见神对我们说的这种"爱的语言"。

我姑且类比《破地狱》里面的道士认真的仪式:卫思雅冒著被火烧的危险,紧紧抱著亡父的灵位为道士父亲作最后一跳——越过熊熊烧起的火堆,帮助亡父越过地狱,被救出来。

如果中国传统仪式之中有"破地狱",耶稣基督更加是"训身"为了我们去了地狱,祂可以拯救我们的原因是祂不仅为我们"跨过"地狱的火,祂是为我们"进入"到火中,代替了我们、负担了我们所有的罪,承受了所有本来由我们自己来承担的惩罚与痛苦,等于为我们"去了"地狱。不但如此,祂承受了地狱的痛苦之后,还为我们复活,并应许我们与祂一同进入天国。

比起中国式的破地狱,耶稣基督为我们做的更是彻底,祂代替我们"去了"地狱,承受了我们的痛苦,以爱忍受了所有的刑罚,得胜死亡,并为了我们复活,叫一切相信的都得赦罪,确保我们越过地狱进入天国。信耶稣不是没有爱,也不是"不孝",而是找到了终极的得救的道路。只是有时候我们的爱的语言互不相通,越讲越乱,甚至彼此打起来,就不再听彼此的心底话。

感谢《破地狱》这部电影,编辑,演员,里面表达了极深的中国传统与基督教的文化冲突。我听见了这传统深处的爱的语言,希望您也听见上帝通过耶稣基督"破地狱",给我们道出的爱的语言。

1 2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