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破地獄》裡「愛的語言」

如果中國傳統儀式之中有「破地獄」,耶穌基督更加是「訓身」爲了我們去了地獄

電影《破地獄》裡「愛的語言」
電影中,飾演道士女兒的衛思雅冒著被火燒的危險,緊緊抱著亡父的靈位為父親作最後一跳,救父親出地獄。圖為電影《破地獄》劇照。
從美國回程香港的飛機航班上看完《破地獄》這電影,我的先生一直說好看還說要看第二次,所以我就在眾多影片中選擇了這電影。沒想到是一直流著擦著淚、吃著夾雜眼淚的飛機餐看完的。

跟電影裡面的家庭相似,我的原生家庭與道教有不少淵源:我的爺爺從畫人像到畫偶像,有一些到目前為止供奉在家裡甚至廟裏;我祖母在生的時候天天往道觀跑,在那裡折金銀衣紙,一邊賺點錢度日。

家裡父親的「靈位」總是有花有水果供奉著,每逢特別節日家裡總是擺出白切雞、煎牙帶魚、乾煎豆腐、潮州餅在飯桌上,電視前面放了四張椅子,活人吃飯前總是讓先人包括我爸爸先吃。我是基督徒所以絕對不點香,因此也引起我媽的不理解和憤怒,覺得我不孝,弟弟總是擔當上香的重要角色。

中國傳統中的「愛的語言」

我和家裡——特別是跟媽媽——的矛盾很大,不過通過這部有深度有溫度的電影,我對道教的儀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中國傳統裡面蘊含著的是對祖先或者先逝去的人的愛的表達,也可以說成是一種通過儀式表達出來的「愛的語言」。如果因信基督教而不願意隨從這些儀式解讀出來就是「你不孝」或換句話說是「你不愛」。

中國皇帝康熙曾經因著傳教士的傳道而信基督,可是羅馬教皇指導不能遵從異教儀式而激怒康熙,勒令傳教士「滾」出中國。在家庭的層面常常遇到的就是;當信了耶穌以後而不上香,不跪拜,甚至不吃拜過祖先的食物,也是被長輩罵「你滾」!

曾經16歲的我也不想被拜過的食物玷污,所以曾因知道了美味的燒肉被拜過之後將之吐出來而被媽媽掌摑。後來想,媽媽什麼都拜(主要是為了祭祀祖先),家裡的小零食 (包括我的生日蛋糕)都要拜過的情況下,我在家裡應該什麼都不能吃,所以還是妥協了當作不知道,也因飯總是要吃的,也鼓勵自己:「保羅也說凡物都可以吃,偶像不算什麼。」才緩和了與母親的關係。

怎麼說好呢?這是道教傳統裡面,在不認識耶穌基督的情況下,向著愛人所表達的最後的愛:要是我所愛的人去了地獄吃苦怎麼辦?要是我所愛的人死了,沒有超渡、不知道歸路的話,變成無垠野鬼也就非常可憐。

傳統文化、宗教、對亡人的愛與思念的交織

這是傳統的中國人向所愛的人的最後的愛的表達;每天進門上香也是一種對先亡人的紀念和愛。記住亡人生前喜歡吃的、每天供奉確實是一種超越的愛的表達,也無可厚非。可是我已經信仰基督教,對我來說拜拜這回事其實是拜魔鬼,過來吃祭物的不是祖先,而是一些不好的靈,這不僅是對祖先沒有任何幫助,甚至是招來不好的靈來攪擾家庭還活著的人的生活。

然而這種矛盾在我家裡仍然無法解開,我也沒有任何辦法,只能做禁食禱告來對衡一下魔鬼在我家、特別是我媽裡面的迷信。相對來說,我先生家裡早就撇棄了上香的儀式。他們只是當作一般的規矩、甚至作為一項家務來對待,就像電影中的大哥那樣表面照做,實際裡面並不包含信仰的成分。就像人懶起來不做這項家務一樣,在我夫家就沒有這樣的矛盾,也叫我鬆一口氣。

耶穌不僅為我們「破地獄」

我也希望有一天我的家人可以聽見神對我們說的這種「愛的語言」。

我姑且類比《破地獄》裡面的道士認真的儀式:衛思雅冒著被火燒的危險,緊緊抱著亡父的靈位為道士父親作最後一跳——越過熊熊燒起的火堆,幫助亡父越過地獄,被救出來。

如果中國傳統儀式之中有「破地獄」,耶穌基督更加是「訓身」爲了我們去了地獄,祂可以拯救我們的原因是祂不僅為我們「跨過」地獄的火,祂是為我們「進入」到火中,代替了我們、負擔了我們所有的罪,承受了所有本來由我們自己來承擔的懲罰與痛苦,等於為我們「去了」地獄。不但如此,祂承受了地獄的痛苦之後,還為我們復活,並應許我們與祂一同進入天國。

比起中國式的破地獄,耶穌基督為我們做的更是徹底,祂代替我們「去了」地獄,承受了我們的痛苦,以愛忍受了所有的刑罰,得勝死亡,並為了我們復活,叫一切相信的都得赦罪,確保我們越過地獄進入天國。信耶穌不是沒有愛,也不是「不孝」,而是找到了終極的得救的道路。只是有時候我們的愛的語言互不相通,越講越亂,甚至彼此打起來,就不再聽彼此的心底話。

感謝《破地獄》這部電影,編輯,演員,裡面表達了極深的中國傳統與基督教的文化衝突。我聽見了這傳統深處的愛的語言,希望您也聽見上帝通過耶穌基督「破地獄」,給我們道出的愛的語言。

1 2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