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淋浪表示,他与太太淋漓早年一起留学法国,两人都深受中世纪刻画罪、恐惧和受苦者的画作影响,又在当地教会成长,令他们培养出艺术与信仰结合的特色,希望用艺术谈信仰里的爱、公义和怜悯,并以此为使命。回港后夫妇二人继续一起创作,并以礼贤会香港堂作画室,一幅又一幅打动人心的画作就在那里诞生。
他又表示近年希望将艺术、信仰和社会结连。他跟学生参与六四、旧区保育、菜园村事件、关心弱势等社运,并将感动绘成作品,希望能唤醒更多人关心受苦者。他表示:"因为我俩深信,艺术作为媒介,信仰作为内容,社会作为受众,施予的却是耶和华。这些是我俩正在努力的事,亦求神保守我俩的心不动摇。"

1. <他们所作的,他们不知道>“They do not know what they are doing”
淋浪绘。此画画的是一架由六四民运学生尸体所堆砌成的坦克,载着的,是基督的面孔,象征他们为公义而牺牲,亦有神的手递来胶布,意味神的医治和怜悯。此画暗讽中共血腥镇压民运人士的暴行,同时亦包含一个讯息:"我知道你们遗下的,不是仇恨,不是愤怒,而是一个希望,希望我们将火燃点下去。"就像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时,为逼害衪的人祷告,说了一句话: "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知道。"(路加福音23章34节)
2. <板间人> “Cubicle man” 淋浪绘。这幅画是受一则妈妈压死自己孩子的新闻感动而画的。"孩子刚庆满月,一家三口于板间房生活,由于板间房面积仅得数十呎,非常狭窄,实在无法摆放婴儿床,即使知道存在危险,夫妇无奈被迫一家三口同床。妻子月来悉心照顾婴儿致身心俱疲下,当天父亲工作后返回板间房时,发现婴儿遭同床母亲压至昏迷不醒。"
香港如斯富庶的地方,仍然有无数人每天在板间房里受着苦过着日子。板间房肢解的,不单是最基本的生活空间,而是更基本的生存尊严。我们除了怜悯他们,偶尔为他们流一滴眼泪外,有自省过自己可能就是这虚浮自私的抄卖文化和这不公义的地产霸权背后的帮凶吗? 3. <纸皮人> “Leatheroid Man” 淋漓介绍:「我居住在西环,旧区,每天每天都看著婆婆推车仔拾纸皮维生。最深刻的情景是从婆婆的后面看她弯腰,驮背很深像座山,像没头椎。
在我居住的大厦就有一位拾荒的80多岁的叶婆婆,她没有申请综缓,全靠一份诚实的付出。有时我帮帮她,跟她聊聊,她就像小孩般释放下来。
在此画我幻想婆婆为了生计,夺命似的拾纸皮,纸皮甚至高过云朵,意志超越肉体,地产商掘地成瘾,婆婆在崎岖的路径行走,与所谓的"旧区重建"对抗,一把冷汗———她呈现了强大而卑微的人格美。
在这陷阱图里仍见一只白鸽发光芒。」
淋浪刚刚完成个人画展,太太淋漓个人绘画作品展现正在铜锣湾耀华街2号3/F展出,展期还有数天到12月18日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