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托尔斯泰(Tolstoy Leo)是俄国12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亦是世界文学史最杰出的作家,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居重要的地位,在历代文学界中备受推崇。其中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是在中年时完成的,此巨著有120万字, 书中出现了559个人物。该书一出版就轰动了世界文坛,好评如潮。俄国另一文学巨匠高尔基尊称托尔斯泰为大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十分推崇托尔斯泰,他称托尔斯泰是他最喜欢的作家。
我在大学求学期间亦学习到托尔斯泰的历史,并有幸拜读他的巨著《战争与和平》,同时亦浏览了托尔斯泰的女儿对她父亲的回忆录。现在,我把自己对托尔斯泰的认识与广大文学爱好者分享:
(一)托尔斯泰虽出身贵族家庭,但他的创作的生涯几乎是在半天劳动、半天写作中度过的。他完成《战争与和平》之后,他的名誉达到顶峰。名利双收的托尔斯泰还拥有美满的家庭,他成为千万人所崇拜的偶像。然而,托尔斯泰的内心却深深感到空虚。于是,他开始从哲学研究来试图填补心灵的空虚,却未得到解答。后来,他从圣经中找到了人生的答案。因此,托尔斯泰后期所写的短篇小说就成了"传道"的作品。
(二)《战争与和平》洋洋洒洒120万字,托尔斯泰所写的语调充满真挚的情愫,深入浅出,引人入胜。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以人人都可懂得的河喻人,正如书中的名言:"人同河流一样,天下的水都是一样的,可是每条河有时窄,流得急;有时宽,流得平稳;有时混浊,有时澄清,有时凉,有时暖。"
《战争与和平》有559个人物,其中一位安德烈伯爵是基督徒。书中记载:"爱一个亲爱的人,用人类的爱就行了。但是爱敌人,用上帝的爱才能办到。"托尔斯泰将安德烈和娜塔莎之间的爱恨情仇的曲折故事来加以说明。
在我的印象中,安德烈和娜塔莎这对恋人因爱生恨。但安德烈接受基督信仰后生命发生改变,心中充满对上帝的爱,化解心中对娜塔莎的仇恨。后来,安德烈在战争中身受重伤,离世之前他和娜塔莎终于重归于好。
以前,安德烈对娜塔莎的爱是出于人的爱,这种爱是有限的、有条件的,爱遭受扭曲而变成了恨;但两人和好之后,安德烈对娜塔莎的爱是来自上帝的爱,这种爱是无条件的、伟大的,胜过了仇恨。安德烈在临终前将十字架活画在娜塔莎的面前,恰表明安德烈是带著上帝的心肠去她。我反复揣摩书中这段的内容,真是有血有泪,非常生动感人!
(三)托尔斯泰女儿所写的回忆录中提及,"父母的原稿上好些地方都留著斑斑的泪痕,甚至有的字迹都看不清楚。"
托尔斯泰的女儿曾担任他的秘书,每当她整理父亲的文稿看到纸上的泪痕,她就忍不住的潸然泪下;此次此刻,她的伤感亦触动了我的心弦,不知不觉的我亦泪流满面了。
其实,很多读者读他的作品亦暗暗的流泪。正所谓"文如其人",托尔斯泰之所以成为万人敬仰的大文豪,靠的不是华丽的辞藻,而是字里行间流露出来他热爱生命、热爱人类的赤诚之心,以及他那纯洁崇高的情操;更重要的是,他的文字把人引向了永生之道。
我认为,可以用保罗的一句话(腓3:7)可以概括托尔斯泰的一生——以基督为至宝,以世界为粪土。托尔斯泰将世人赠予他的"文豪的冠冕"恭敬呈献在主耶稣基督宝座的面前。成为我们美好的榜样。
作者介绍
俞敬群牧师:资深牧者,著名的华裔作家,一生出版过十一本书籍,七次荣登世界名人录(who's who in the world)殿堂。《和谐之歌》为他最满意作品,被世界闻名的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所收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