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4日,救世军全球领袖代表团一行9人拜访中国基督教协会。2月28日,郭安志大将还应刘翠敏牧师邀请,在崇文门基督教堂的两场礼拜中分享《基督无价的珍珠》与《唯独基督》两场讲道。 每场礼拜超过1000人参加。郭安志大将一行还参观了前华北区救世军总部旧址。
对于100周年纪念非常有意义的另外一点,郭安志大将一行还拜访了救世军1951年离开中国前的救世军上校、现年97岁的李牧师(Li Yao Wen)。李牧师在会面中拿出一张1930年他穿著救世军制服的历史照片,共同见证救世军从1916年开始就服侍中国百姓的感人历史,见证神无限且信实的爱。
2月26日,代表团还访问中国宗教局。宗教局蒋坚永副局长与郭安志大将会谈并表示支持中国教会与救世军"扩大在神学教育、社会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救世军服务中国始于1916年,当时数以百万计的难民逃亡到北京,救世军军官尽他们所能在北京援助难民。随后,救世军于中国迅速发展。随后数十年,救世军先后在北京、石家庄及天津等地设立医院及孤儿院,照顾无数贫苦大众及孤儿,直至1951年暂停在中国内地的工作。1988年于云南省耿马县发生的7.2级强烈地震,让救世军重开服务中国内地之门,紧急救援及重建工作先后在侨爱村展开。由初期提供紧急救援及重建项目至今,救世军的服务已扩展至内地多个贫困地区,透过基础建设、教育、医疗及农业发展,推动多项社区扶贫发展工作。
香港救世军的历史则从1930年开始,香港当时正处于动荡的年代。当年三月,在当时辅政司妻子修顿夫人的主持下于港督府举行了一次会议,救世军应殖民政府的邀请,在香港开设宿舍,为妇人和女童提供安身之所。救世军服务香港由此正式展开。救世军在提供社会关怀服务的同时,亦继续履行使命,领人归主。救世军早期的教会聚会是于户外进行,直至1937年,首个部队(教会)于九龙城成立。1940年代初,受中日战争的影响,社会涌现大批难民。救世军开设"施食厂",每日为饥饿的难民提供数以千份食物。1945年,二次大战结束后,救世军开办学校及孤儿院,照顾有需要的儿童。
台湾救世军的历史则从1964年5月开始,当时美军驻扎台湾。在来台军人中有一位飞行员名叫莱斯利·罗斯德(Leslie Lovestead),他是一位年约20岁的美国救世军军人,他的父亲也是一位救世军军官,当时在加州负责带领一个救世军部队。罗斯德在离开美国的时候,还曾受乃父之托付携带了一面救世军的军旗来到台湾。当他到达台中以后不久,他就开始从事救世军的宣教活动,他同时也牺牲了许多时间和心力,就为了要完成此项使命。他找到同道同工一同上街头,对当时在地的儿童而言,他可能是台中市最有名的一位美国人,因为他常常玩弄音乐,逗孩子们开心。当年的年底,他租了一间小礼拜堂,并带领约250位的儿童会众,而其成年人会众也随著时间而愈来愈多。
当罗斯德的役期即将要被派遣回美国的时候,就写了一封信给位於伦敦的救世军国际总部,请求派遣军官来协助台湾的救世军事工。当时的大将顾德斯(General Frederick Coutts)在接到消息后差派夏伟尔中将(Commissioner Samuel Harvey)到台湾做初步的考察,并在1965年10月派遣蓝宝实准将暨夫人(Colonel and Mrs. George Lancashire)来台,蓝宝实准将和他的夫人都是退休的救世军军官,他们之前曾经在中国做了宣教的工作15年(1924年至1939年),但后来因为中国勒令外籍传教士离华,禁止接受外援的救世军继续活动,而返回英国。他们来到台湾主要任务是在当地设立一个救世军的稳固基地。
同一年间,救世军发展到了台北的地区,从那时候开始,救世军就开始在这个城市中进行社群服务。1966年3月最早设立的台北中央队在中正路(现今八德路)上开幕启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