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饑饉三十」4月22日香港仔運動場見

德蘭修女:「人類的痛苦是因為人們只懂囤積,不懂付出和分享。」

一年一度「饑饉三十」4月22日香港仔運動場見
每年的饑饉三十讓參加者從活動裡明白世界饑餓的實況。﹙圖:饑饉三十﹚
一年一度「饑饉三十」4月22日香港仔運動場見
德蘭修女說出人類痛苦背後的實況:「人類的痛苦是因為人們只懂囤積,不懂付出和分享。」﹙圖:饑饉三十﹚
「2004年底的海嘯災難引致逾20萬人死亡,令全球嘩然!但在我們不知不覺間,飢餓及營養不良每日便奪去25,000兒童的性命,只需8日,飢餓的死亡人數已超過海嘯!」 「全球的頭號殺手是─癌症?心臟病?答案是飢餓。它所引致的死亡人數多於愛滋病、瘧疾及肺結核所導致死亡人數的總和。」 「香港總人口達690萬人,但全球有8億5,000萬人正在挨飢抵餓,是香港人口的123倍!」 「香港每100個中、小學生,便有14名屬於肥胖。現時全球卻有1億5,000萬名五歲以下的兒童因飢餓而導致體重未達標準。」 」在香港,初生嬰兒的平均體重達3.17千克。但在發展中國家,每年有逾1,700萬名體重未達標準的嬰兒出生,主要是由於母親長期缺乏食物及營養。」

(資料由香港宣明會提供)

以上是宣明會所描述有關貧窮國家的實況,活在物質極豐富的香港,很難體會飢民的感受。因此宣明會每年都會在不同地區舉辦「饑饉三十」,透過30小時不進食固體食物,讓富足地區的人能感受一下飢餓的滋味。

宣明會在貧窮地方的工作

天災、戰亂、貧窮、環境污染、愛滋病,都是貧窮地區引發飢荒的原因。宣明會為了對抗飢餓問題,透過不同方法幫助飢民。宣明會會在天災和緊急情況下派發救援食物、幫助發展中國家改善農耕技術和知識、推行「以工換糧」計劃,動員當地居民參與改善社區的工作以換取糧食,以及「學校餵飼計劃」,向學生派發午飯等等。

作為香港人,如何幫助他們﹖

宣明會建議除了參加4月22至23日的「飢饉三十」外,人們在4月4日兒童節當天亦可參與「饑饉一」活動,在當中選擇清淡一頓或少吃一頓,同時捐出一頓飯錢以作回應。

「饑饉三十」活動詳情

「饑饉三十」將於4月22下午2時至23日晚上8時於香港仔運動場舉行。屆時參加者將只派發飲品而不進食固體食物30小時,以體驗一下飢餓的感受;此外參加者亦將在營內赤腳而行,包括濕漉漉的洗手間,同時亦將在運動場上就地露宿。

若未能在場內留宿,參加者亦可以在營外堅守饑饉精神,不進食任何固體食物,與營內參加者「並肩」。

此外,饑謹三十亦有工作坊、集體及小組活動,讓營友彼此認識,並了解飢餓實況。

「饑饉三十」由世界宣明會及「叱咤903」主辦。

「人類的痛苦是因為人們只懂囤積,不懂付出和分享。」—1979年諾貝爾獎得主德蘭修女

詳情參閱「饑饉三十」網頁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