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休斯顿 柏特尔人 Patel 編輯室 2012年1月15日星期日 下午12:03 课堂上,老师正在讲解名词,小学四年级的比玛(Bimal)睁大眼睛听著。他周围的同学要么在说笑,要么就心不在焉。老师在黑板上写下courage(勇气)一词,然后问学生:"这个词是抽象名词吗?" 比玛马上举起手,因为他相信自己知道答案。可惜,像往常一样,老师并没有让比玛回答,而是让一个根本没有举手的同学回答。从开学第一天,比玛的妈妈在上班途中顺道将比玛带到学校时起,老师就一直认为他很烦,因为比玛在学习时,都喜欢寻根问底。 比玛的爸爸是一个成功的软体工程师。每天晚上,爸爸都要问比玛: "这一天过得怎样?"上午在学校、下午在课后托儿所的比玛懒得回答,他不想告诉父母他这一天过得不痛快。他合上眼皮,简单地嘟囔一句:"过得很好。" 比玛的父母都是印度西部古吉拉突邦的柏特尔人,最近从古吉拉特移民到休斯顿。父母希望在这个新国家过上稳定的生活,但他们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他们的儿子开始感到孤立和疏离。 祷告 亲爱的天父,人算什么,你竟看顾他,把人放在心上。你从不凭人的外貌、背境、族裔、表现、能力来对待他,反而赐他尊贵荣耀和恩典。愿一切在德州,来自古吉拉突邦的柏尔人,都明白和亲自经历这份福气,特别认念那些新移民的孩童们,在学校、语言、文化的适应上,不受欺凌,被爱护,赐他们安全感,在异邦中知道我们都同有一位天父。求父顾念他们的父母,当他们在找工作、适应上感到软弱无力、身心疲乏时,求主安慰、加力,当他们遇上困难无助时,求主给与扶持,让他们经历、信靠主的人,比起他们所倚靠的千万印度偶像,是何等不同,因为你的独生子已为他们付上重价。如此感谢祈求,奉主耶稣基督圣名,阿们。 默想 除去困惑--祷告 techinnah (二) 你们祷告、无论求甚么、只要信、就必得著。〈太21:22〉 由于希伯来文中有关祷告的那么多字,都被压缩在这个相当正式的希腊字里面,我们就不能确切晓得主耶稣心中在想哪个字。因此我们必须扩大我们对祷告的了解,也就是要通过对希伯来文祷告字眼所做的全面查考,尽量获得希伯来观点,然后决定哪个字最适合用在这段经文。我们发现有几个关于恳求祷告希伯来字,它们全都建立在对神性格有绝对的信任上。神是否垂听祷告不是根据我的祷告,促使神插手干预的动力,是我毫无保留地信靠祂。在纯净的恳求式祷告里,完全不会想到自我。 当我查考旧约里的恳求式祷告经文时,发现那些人都在走头无路时向神呼求,他们用的希伯来字都暗示他们非常痛苦、在呻吟、痛不欲生、生活没有出路、俯服在地上祈求。这种祷告绝不是随便的,是生死攸关的大事。 你认为我们没看到神的手在工作,是因我们缺乏软弱无助、倚靠神的心吗?我们以为主耶稣是说:"你想要的任何东西",其实主的心和思维方式是旧约的想法,祂也许在说:"任何你少了就不能活的东西"。这会改变我们祷告的方式吗?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