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56份報刊同於昨日刊登共同社論,聯合警告氣候暖化將摧毀地球,呼籲各國採取果斷行動對付,此亦是史無前例。
今日全球226個環保團體組成的「滴答滴答」(TckTckTck)組織表示,總共獲得全球1千萬人連署,要求世界領袖達至一份「公平、具有雄心和具法律約束力」的氣候協定。
為期兩周的哥本哈根會議,將以18日高峰會結束,出席的包括中國總理溫家寶以及美國總統奧巴馬等超過100名國家領袖。各國領袖將就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進行協商,亦會協商制定一套機制,於財務上援助貧窮國家,幫助他們減碳排放,以及對抗因氣候暖化帶來的自然災害,包括旱災、水災、風災和海平面上升問題。
京都議定書1997年12月制定,於氣候會議的184個會員國通過,唯美國布殊拒絕在議定書簽字,這次奧巴馬終決定前赴瑞典領取諾貝爾和平獎之外,於18日出席哥本哈根最後一日的會議,表達作為全球最大溫室氣體排放國之一的美國正視全球暖化問題,參與推動達成新協議。
開幕前一日,聯合國環保署發佈的一項報告指出,目前世界各國所做出的減排溫室氣體承諾,與科學家建議的將全球氣溫上升控制在2℃內所需的減排水平之間的差距,小於此前的預期,現約為20億頓的差距。因此氣候峰會上達成一個徹底消除這一差距的協議的可能性大大增加,通過采取必要行動,各國可能在哥本哈根大會的談判期間消除最後的差距。報告還強調,發達國家適當地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減排所需的資金和技術,並為最脆弱國家和社區適應氣候變化提供幫助是達到所需減排目標的關鍵因素之一。
不過會議幾天前爆發的科學家電子郵件外泄事件備受矚目,沙地阿拉伯談判代表在會上表示,電子郵件外泄事件「動搖」對氣候科學的信賴,「尤其是快要達成協議時,而此協議將會犧牲我們的經濟」。他並呼籲對此事件展開國際調查。
聯合國首席氣象變化科學家、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主席拉金德拉·帕喬裏則說,若各國領導人不採取行動,人們將面臨嚴重後果,他還駁斥傳媒披露的有關科學家之間的電郵並不能改變任何事實。
國際基督教慈善團體Christian Aid主席Daleep Mukarji表示,該次會議的成果將影響全球,大家必須為會議能得出成功的結果而禱告。他說達至減碳40%的目標、以及資助發展中國家對抗氣候轉變帶來的影響相當「迫切」,希望得出的氣候協議是公平的、有雄心以及有法律約束力——對發展中國家是公平的,有雄心的目標能達至對抗全球暖化的果效。
如大部份環保護衛者,他警告現時全球六億人口面臨氣候暖化帶來的危險,世界各地出現更多的極端氣候,諸如旱災、風災和水災。他提醒氣候暖化不只是科學議題,而是一個公平的問題——神的百姓正在為過去多年人類忽視氣候而承受苦果,他們並非為自己所做錯誤的行為而受苦,我們不應該讓這樣的境況持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