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赌风泛滥,求助个案、赌博金额、未成年人及女性比例均大幅上升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会日前完成了一项访问逾4000人的大型电话调查,结果显示本港病态赌徒多达2.3% (93人),不仅较2001年理工大学所做的同类调查结果1.85%有所上升,其中未成年者更高达12%,年轻化趋势明显。 调查机构推算,全港病态赌徒人数达到数万之众,赌徒家属更有数十万。病态赌徒普遍因赌博而赔上了健康生活:他们当中近一半的人一星期也没有一次运动,超过一半人不满意自己的生活,病态赌徒的失业率更高达23%,较非赌徒高出一倍,其中男赌徒较女赌徒多两倍。赌徒家人则受亲人赌博欠债拖累,面对情绪及经济上的困扰,其中一成受访者曾代赌徒亲人还债或助其隐瞒赌博习惯,结果反更苦恼,七成半曾代还赌债的赌徒家人感到情绪困扰。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会因而强烈呼吁赌徒家人不要代还债或代隐瞒,否则只会让赌徒更加泥足深陷。正确的做法是带赌徒去戒赌,或暂代他管理财产。该会又呼吁政府投放更多资助到赌徒辅导中心,因为目前本港仅有明爱及东华三院两间获得政府资助的赌徒辅导中心,并不足以应付多达数十万的赌徒及家属。民政事务局则回应表示,已委托理工大学评估这两间中心的工作成效,是否提供更多资助将视乎检讨结果来决定。 而据《明报》报导,明爱展晴中心近月与中大心理学系教授邓素琴合作展开的一项研究显示,首次到该中心接受辅导服务的赌徒中,高达57%的受访者被甄别为病态赌徒,26%更被甄别为严重病态赌徒,余下的17%则为一般问题赌徒。 研究结果又显示,被甄为严重病态赌徒的92人不但经常在赌场赌博,亦同时参与赛马、球赛及麻将等不同类型的赌博活动,并大多在青少年时间已开始赌博——63%未满20岁即开始赌博,平均欠债20至30万元;多达73%的受访赌徒表示情绪受困扰,不少人更出现失眠、身体不适、无心工作等现象;超过八成人曾因赌博与家人争执,14%(75人)曾萌自毁念头,0.4%(2人)更曾想过于家人同归于尽。而女性赌徒的求助数字亦有增加的趋势:由年初的7%增加到了现时的12%。 邓素琴表示,比起外国的同类研究,本港严重病态赌徒的比例更多,她相信是香港地方小、却有很多投注站且提供五花八门的赌博方式,社会风气强调投机主义、市民较易接触及接受赌博等因素引致。她呼吁当局加强公民教育,传达自力更生、不存侥幸心态的资讯。 明爱展晴中心督导主任邓耀祖则指出,近期越来越多赌徒染指足球赌博,人数比例由今年1月的37%升至9月的50%,而且预料升势会持续。此外,从事饮食业及职业司机等服务行业的求助者占到整体的36.7%,反映赌博已成为这些行业中的风气。 邓耀祖表示,政府除了为辅导问题赌徒及其家人增拨资源,亦要策划相应的预防赌博服务及社区教育活动,戒赌服务也要与提供债务辅导服务的机构互相合作,以协助问题赌徒建立正确的理财策略,重投社会。 协助病态赌徒的工业福音团契称,他们在今年4至6月接获超过300宗求助个案,比去年同期赌波合法化前激增四成,近1/8新个案的赌博金额更高达月薪4倍。工业福音团契质疑马会鼓吹赌风,建议在本月举办戒赌节,提醒市民勿沉迷赌博。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