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经会七]嘉信博士:更新与上帝的约](/media/cache/img/0/64/6429sw_823w_486h_1x_1y.jpg)
在旧约中每次上帝与子民更新约时都会有大型的事件发生,例如《约书亚记》24章,《历代志下》29章,《历代志下》34章等等。每一次记念主时,都是在更新主的约。《尼希米记》十章更新约是一件很特别的事情,今天看经文的结构,从中看出经文对我们的意义和反省。
先看一看结构。昨天看过了众民的领袖带以色列人在上帝面前祈祷,忏悔。全民在上帝面前忏悔。
《尼希米记》记得上帝与摩西的对话,他盼望子民会回到上帝面前,而回归的开始是他们建造了城墙,认真对待上帝的话语,按上帝的话语去悔改认罪。"现今,有时人们去营会经历到很多情绪上的波动,但最终在生命上并没什么改变。而尼希米不单要公开的认罪,而是一个刻意有约束力的协议,是约的更新。"从经文中看见不同种类的人在当中,领袖有尼希米等,有祭司,有唱歌的,有弟兄,有其他民的领袖,不单叫领袖参与其中,28节将所有人都包含其中。然而,他们很多都是有功绩的人,他们的妻子和儿女有知识、能明白的都去参加了,他们有知识能明白的。我们再一次明白尼希米是要人认识了才去委身给上帝。
第廿九节,他们以起誓方式承诺遵行上帝的话,若是不遵守的话会得惩罚的。起誓,是奉上帝的名起誓,与申命记第六章的模式一样。他们起誓去谨守一切律例和诫命。
到此为止,这是一个严肃的聚会,上帝的律法是预期我们不会守他所立的约,尼希米是想藉著当时人们情绪高涨去转化成对上帝的委身。而委身的内容是令人惊讶的。委身内容有六点,分作两组,每组有三点。
第一组
一 承诺与未信上帝的人分开
因为经文已指明了上帝的子民不可跟外族人通婚,一个相信单一上帝的人与有多神论的人结婚,生出来的孩子是怎样就可想而知。所以在家庭对上帝的忠诚会愈来愈淡了。
二 维持安息日为圣
就算外族人不守安息日,他们仍要守安息日。
三 每七年要免了穷人的债
这关连到两条律法,为了穷人的缘故,关乎到七年不再耕种,每七年就要免去欠债人的债。
第二组
一 所有子民愿为圣殿捐献
与出埃及时一样,每个男丁都要捐献,但数量较少。重点不是这些钱用来支持圣殿事工,而是表示波斯王之前给的只是暂时的,或者是不足的,以色列人自己要供给圣殿需要。
二 以色列人继续早祭和晚祭
这里重述了《利未记》第六章提及的事情,以色列人要继续做。每一个支派,要轮流供应圣殿的物料需要,并要建立一个名单去做这些事情。
三 有三个承诺去支持服侍的人继续圣殿的祭祀
这第二组的承诺是完全专注在圣殿的祭祀礼仪,这就是这一章的结构。这里所重视的是什么呢?约的更新是要所有子民去遵守,是这样写的:
头三个承诺处理每七年要做什么事,第二组的三条承诺是与圣殿的日常运作有关。在经文中,没有提及其他条例去处理其他问题,如贪婪、说谎等,却是用严肃的承诺去处理这些事。
约的更新的重点
嘉信博士提出四点去解读这段独特的经文。
一 约的更新-对上帝忠诚
《希伯来书》第七章提及到麦基洗德,他一出场就是创世记第十四章,他的背景是至高无上的祭司与王,亚伯拉罕就是将十一奉献给他。这人又是王又是祭司,之后我们就读到摩西的律法。根据律法,祭司需要由利未支派出来。数世纪后, 约主前一千年,大卫王朝建立,上帝清楚说了王不能作祭司,祭司不能作王。
第一个王是扫罗,他想做王又想做祭司,他去"顶撞"上帝。他因这缘故死了,他的皇朝也不能再建立起来。撒母上第七章,大卫王出现的时候,指明了没有一个大卫王朝的王可以当上利未支派的祭司,同时地,利未支派的祭司不能当上大卫王朝的王。不同支派有不同责任,即是说不要将所有权力都放在同一个人身上。上帝不容许这样做。
但麦基洗德又是王又是祭司,他经过律法、大卫王朝的建立,大卫自己写的《诗篇》一百一十篇中提及,他预见将要来的弥赛亚又是王又是祭司。大卫不像扫罗一样"顶撞"上帝,因为律法提及都是大卫王朝的王不能做祭司。但《圣经》没有提到麦基洗德的事件。大卫当时已是王,他知道自己不能做利未祭司,但麦基洗德有两个身分,又是王又是祭司。这里似是上帝前言不对后语,大卫就写了诗篇,当中包含了两个预言。
其中一个是弥赛亚是王。希伯来书第七章十一节,就是指著诗篇一百一十篇说的。
很多时候,我们将上帝的律法分为三类:道德、民事、礼仪。第一类是道德律是不变的。民事律是被国民使用的。礼仪律是有关祭祀的。礼仪律已结束,因为一切都在基督里完成。民事律已完了,因为子民不再国家中,而是在教会中。所以一切都在道德律中,但又会有很多经文记载礼仪律法、祭祀的事,又会有十诫,所以要明白的是摩西律法。
一千年前耶稣说过摩西的律法是一定要改的。因为摩西的律法是与利未的祭祀是连在一起的。在第七章就是去解释这简单的一点。《尼希米记》十章,我们看见约的更新,这意义是在上帝面前有律法是如何的忠诚。到了新约的情况又会变得不一样。
二 更多的焦点放在圣殿上
事实上,尼希米的做法是将重点放在人与上帝的关系。这是这一章最重要的一点。上帝在圣殿将荣耀显给子民的。圣殿是一个赞美神的地方,也是赎罪祭的地方。人如何被上帝悦纳,人如何用自己的努力都不足够。我们必需为我们的罪献祭,而祭司就是连接人与献祭。圣殿让人与神见面,将子民象征成羊,而羊被杀象征因罪而死,而血放于约柜,至圣的地方。
我们要学习很重要的一点,我们不会有任何献祭的物件,耶稣才是最终极的祭物。我们的罪是归在基督身上,而祂的义在我们身上。嘉信博士强调这就是福音的核心,在很多福音派教会中,现时面对一个很大的危机,就是花了很多时间在道德的教育上。很多讲章都变成了告诉教友应做什么,不应做什么。虽然这些都是对的,但不是福音。如果经常说这些事,只会令会众羞愧,令他们情绪困扰,因为他们不能改变些什么,以为自己是绝望的。有些基督徒,因为当天早上没有灵修而感到困扰。教会中,我们是需要有这些提醒,但我们努力去做的应是福音的核心,无论在旧约还是新约,这些道德教育都不是福音的核心。福音的核心是耶稣白白牺牲,为罪人作了献祭。
尼希米十分明白这一点,所以他很坚持去更新与上帝的约,去蒙神喜悦。虽我们要维持有高的道德水平,但不论人有多高的道德价值水平,我们仍是罪人。与上帝连系仍要靠著耶稣。所以我们有高道德水平,是出于对上帝的感激。因上帝已在基督里为我们做的事情,是出于我们的忏悔,去回应救我们的上帝,福音带给我们的不是一种责任感,而是感激与敬拜,最后就是顺靠与顺服。所有基督徒的道德行为是因为被福音改变。
旧约中,尼希米十分明白这一点,所以他专注在圣殿的事上。嘉信博士提出有四点为何尼希米要专注在圣殿上。因时间关系,第三点不说了。
四 新约中,更新与上帝的约的形式是主餐
哥林多前第十一章廿三节后,保罗被卖当日,主耶稣的血就是立新约的血。这是一个立新约的礼仪。另外,与尼希米当时犹大人一样,当我们到主面前都需要悔改。保罗叫我们省察自己的罪,免得被上帝审判,又叫我们要纪念耶稣的死。旧约是要让人看见新约弥赛亚的来临。来到主桌前,我们认罪,我们回望十架。我们重新向上帝许愿,期望主的回来。千万不要以为主餐是一个宗教仪式而已,是与旧约献祭一样严肃与重要,而是指向更美好的现实,是基督的十字架与复活。
祷告
嘉信博士最后领众人祈祷:"我们的创造者,我们的救赎者,感谢祢帮助我们,让我们看见《圣经》由头到尾的内容,当我们看见旧约的信徒,在你面前更新与祢的约的时候,也帮助我们在聚会时,也能严肃地更新与祢的约。当他们看见祢所命定暂时的献祭,求你帮助我们,让我们也看见祢命定永恒的献祭。当他们的服从是出自祢对他们恩典的时候,求你让我们耐心顺服是出自对祢的感激。奉主名求。阿们。"
(本报推出港九培灵研经大会专题,每日即时更新,与信徒一起回顾每堂讲道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