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仍重視「成家立室」 只嘆「職業安居」難成

望減低地產市場壟斷 助自置物業

青年人仍重視「成家立室」 只嘆「職業安居」難成
年青人自行購買物業有困難的最主要原因是「樓宇價格偏高」(70.0%),其次分別是「年青人沒有能力供款」(48.5%) 及「在港生活消費高」(47.7%) 等。
青年人仍重視「成家立室」 只嘆「職業安居」難成
超過5分4的預科或以上學生 (84.5%) 或有全職工作的年青人 (82.7%),對於成家立室有更多的期望。
救世軍最新公佈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時下青年人的家庭觀念仍然傳統,近7成受訪者期望10年後與配偶同住,能和父母同住的有6成1;然而對於能做到自置物業「安居」者則爲數不多,超過6成6人認爲自置物業有困難,年紀越大的比率越高。

該份青年家庭和居住狀況調查於9月份進行,救世軍於救世軍單位及服務的學校中,以配額抽樣方式透過問卷訪問了302位年齡介乎15至24歲的年青人。調查發現仍有6成6的青年人計劃成立家庭,其中半數期望和配偶同住組織「核心家庭」,還有半數期望與配偶及家人同住,組織「擴展家庭」,可見年青人現時期望的不一定是組織小家庭。

調查中期望居於自置私人樓宇者有4成3,希望租住公屋的有3成,而當和配偶組織核心家庭後,有7成4的年青人希望自置居所,6成5人認爲「購買物業是必須的」,期望有配偶的被訪者更加明顯。由此可見,年青人擁自置居所的想法仍著重,而結婚是他們的目標,亦是他們自置居所的誘因。

但對於自行購買物業,6成6人認爲有困難,年齡越大者越明顯,他們認爲置業困難的主要原因是「樓宇價格偏高」,其次分別是「年青人沒有能力供款」及「在港生活消費高」等。而對於過去兩個月民間提出過的協助年輕人置業建議,不少人認知「興建出售居屋單位」,但他們認爲最能幫助的建議是「減低大地產商壟斷市場的機會」,認同「將購買房屋剔除在投資移民外」和「增加炒賣房屋的成本」的則少於一半。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行政學系系主任曾潔雯博士表示,本調查顯示香港年青人普遍期望能和愛侶或家人「安居樂業」,可惜樓價高企,薪酬不易追上物價及樓價,令新一代覺生活壓力,期望即將發表的施政報告能就年青人置業和就業兩方面提出務實可行的政策,讓他們可以自力更生,減少貧富差距,促進社會穩定和諧。

嶺南大學社區學院大學講師王偉聰博士亦表示,年青人較多認為樓價偏高及供款能力不足,以致置業困難,但同時冀望購買居屋的年青人卻只有14%,顯示他們對心儀單位的要求與其購買力有落差。他認爲政府考慮應用資源改善居住於板間房籠屋等生活環境較差的居民,還是應幫助那些較有能力的人圓其置業夢?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