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协高峰牧师: 不再是精神鸦片 政府及民衆视宗教爲积极力量 "现在变成:多一个基督徒,就多一个中国好公民。" 編輯室 2010年5月20日星期四 上午10:45 在结束对纽约及当地华人教会的访问之后,中国基督教全国两会代表团访问华盛顿,其中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高峰牧师在18日于中国驻美大使馆就中国宗教自由与宗教政策发表演讲。 据中新社报导,高峰牧师在讲演中说,过去中国很多官员和民众将宗教视为精神鸦片,认为宗教对民众是一种麻醉作用,历史上发生不少民众与教会冲突的事件,但现在这种观念已经改变,中国政府、民众对宗教的认识越来越全面、越来越客观,现时已不再视宗教为精神鸦片,而是视宗教为推动社会进步、参与国家建设的积极力量之一。 他特别提到曾经一个十分流行的俗语的转变:"过去有一种说法是:多一个基督徒,就少一个中国人;现在变成:多一个基督徒,就多一个中国好公民。"他说到,如今教会非常重视参与社会服务、慈善事业等来造福社会。如2008年汶川地震后,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基督徒捐助的资金共有1亿5千多万元人民币。 高峰说:"由于教会对社会做了非常有益的事情,人们发现教会能够对社会发挥一些很好的作用。现在由于社会越来越成熟,人们也认识到需要发挥社会团体、包括宗教界的作用,来共同为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建设做贡献。" 演讲中高峰牧师亦介绍了近几年来中国教会迅速发展,中国基督教协会平均每年要印刷《圣经》300万册以上,到目前为止,已经印刷共超过5000万册的《圣经》,其中还包括翻译成朝鲜族、苗族、佤族、栗僳族等少数民族语言版本的《圣经》。 他还举出一组数据来说明现在中国宗教发展迅速的现状,有据不完全统计,现在中国有一亿多信教民众,宗教教职人员有36万人,宗教活动场所有13万多处,宗教团体近5500个,宗教院校110所。 高峰牧师还谈到中国的宗教自由话题。他以自己出生于一个四代基督徒世家的亲身经历来表明现在中国人的确享有宗教自由。他表示,在文革期间,中国的各种活动曾被迫停止,但文革之后宗教政策重新得到贯彻和落实。 另外,他还表示,中国的《宪法》及有关的法规明确规定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宗教政策也是明确的。他认为,现在中国宗教界面临的形势是好的,随著中国在法制化进程中不断向前迈进,中国的宗教政策与宗教状况会越来越好。 宗教自由一向是国际社会对中国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有国际宗教及人权组织承认近年来中国在宗教自由问题上做出的努力与进步,但也有人权组织表示中国的人权情况更为恶化。另外国际组织"打开大门"(Open Doors)每年列出全球十大基督徒受逼迫情况最严重的国家,从2009年开始没有将中国列入其中,但同时该机构负责人表示仍旧会继续密切关注中国,美国地区首席执行官Carl Moeller用"谜"来形容中国。他说:"关于逼迫这个问题上,中国在很多方面是个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