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指出香港是一个中西结合、传统与现代相融的城市,在一个历史和地域纵横交汇的节点上谈家庭问题,有很大的启示作用。中国人社会重视"家和万事昌",但此传统观念受到社会的急速转变和西方价值的全球化浪潮冲击。
人口结构转变
他指出首先人口结构的改变,香港人口老化,现时65岁人口占12%,估计到2031年将增至25%,85岁或以上长者将是现时三倍。中国人传统强项居家安老,而不是寄居老人院舍,如何让长者安度晚年,享受家庭之乐,将会是香港要面对的一大挑战。
另外是女性从事工作者持续上升,1971年是42.8%,08年是53.4%,反映女性比以前经济独立,也分担家庭的开支,双职家庭日趋普遍。
同时,香港目前生育率只有0.9%,处世界低水平,不少夫妇不生育或少生孩子,结婚年龄及妇女生第一个婴儿的年龄中位数相比1981年迟了5岁。
此外,不少研究亦发现年轻一代越来越接受非传统的家庭关系。
家庭结构转变
唐指出家庭结构产生转变,首先是传统大家庭减少,改为以核心家庭为主,第二是单亲家庭和跨境家庭数目增加。如何维系不一起居住的亲属之间的关系,保留华人社会那种较为亲密的家庭关系,是香港社会另一个挑战。
他提出三点需要注意:首先是长者的照顾,随年龄增加,他们的健康和医疗问题变得更加突出,需要家人在起居生活上多加照顾;第二是女性较难平衡家庭和工作的需要,很多妇女同时肩负工作和照顾家人、打理家务,特别一些低收入家庭的妇女还要同时照顾长者和教养未成年儿女,压力很大,要加强对这些职业女性的支援。
唐指出第三点需主要的是照顾儿童,香港很多家庭需要超时工作,未必有足够时间照顾幼童和关系子女成长的需要。有调查反映了现时香港家长面对的三个主要压力,首推工作时间长,其次是子女管教问题。这是由于得不到适切的支援如亲人协助、幼儿托管服务、缺乏家庭教育或沟通技巧有关。而这亦是现时很多青少年问题的症结。
他最后提出可循以下多个方面探讨如何强化家庭价值,提倡跨代家庭承担: - 如何鼓励子女实践中国传统"孝道",使老有所养,促进居家安老; - 如何帮助和鼓励年轻家庭继续维持与父母的紧密联系; - 如何强化家庭支援措施,推动跨代共融; - 如何保留和推广华人文化中强调家庭照顾、尊老爱幼、家庭融洽、邻里互助等重要价值,促进"家庭为本"的社区支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