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召「1181」力量 推動社關工作

傳福音與社關如何合而為一?

「在6、70年代的香港,不論是基督教或者天主教都關懷社區的貧窮人,很多的老一輩都是因為受惠於教會捐贈的食物和物品而信耶穌。」林以諾牧師說,「然而發展至現在,教會與關懷社會逐步分家。」 阡陌社區浸信會主任林以諾牧師回應明光社組織「教會如何推動社關工作」研討會表示,因為教會從政府取得資源不能以此做直接傳福音的工作,自此教會似乎將關懷社會和傳福音兩者分開,並出現了關懷社會的怪現象——教會呼籲會友捐錢給機構做社關工作,而機構又呼籲教會提供人去做。 林牧師並直指教會在關懷社會的工作上的功利主義——背後在衡量「放了多少錢,有多少人信耶穌?」其實耶穌教導我們去關心社會,從而讓神得著榮耀;是否信耶穌則是聖靈的工作,帶著這樣的心去做社關工作的時候就不會灰心失意,更是越做越火熱。 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胡志偉牧師亦指出現今教會對社關的看法有誤解,教會把社關和傳福音放在對立的層面,或者分割的層面上。他指出牧養的範圍並非只是教會之内的人,還包括未信之人,如約翰衛斯理的話「世界就是我的牧區」,教會座落的社區就是教會的牧區,關心社區的時候,自然就會關心區内很多的問題,比如失業、家庭問題、青少年問題等。 胡牧師繼續說:所以「社會關懷是牧養裏面必然有的、不能夠分割的元素。」因為在多元的社會,政府推行的法例會直接或者間接影響教會和弟兄姊妹,比如幾年前通過的賭波合法化、同性戀歧視立法問題等,故此教會要把對社關作為牧養的一部分。 香港有1181所華語教會的力量,當面對社會的各樣問題及需要時,教會如何能夠聯合地遵守聖經的教導去回應?為推動更多香港教會及信徒關心社會,明光社於本周日(5月6日)舉辦「1181的力量 教會如何推動社關工作」研討會並專題講座,為吸引教會參與,更特為每間教會預留了兩個免費名額。 聚會分兩部分舉行,研討會由循道衛理聯合教會李炳光牧師、宣道會基蔭堂主任牧師蕭如發牧師以及前立法會議員黃成智先生分享;第二部分專題講座多個講座同時進行,内容包括教會與機構如何合作推動社關,傳媒對青少年的衝擊和影響,基督徒與公共政策以及政教關係等,由各方專業人士分享。 聚會詳情: 地點:宣道會北角堂 (正堂及課室) 香港北角英皇道238號康澤花園一樓(炮台山地鐵站上蓋) 時間:下午2:30至6:00 費用:每位$50---研討會暨專題講座 查詢及報名:27684204 鄧小姐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