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如何在濁世中帶來清泉﹖信心生活是答案

浸聯會「濁世清泉」培靈會第二天實況

基督徒如何在濁世中帶來清泉﹖信心生活是答案
浸信培靈大會是浸聯會一年一度的盛事,吸引不少信徒參加。(圖:基督新報/陳麗斯)
基督徒如何在濁世中帶來清泉﹖信心生活是答案
一連四晚的「第25屆浸信會培靈佈道大會—濁世清泉」於2月15日開始。此為香港浸信會聯會一年一度的盛事,加會大多倫多華人浸信會堂主任黃可順牧師專程赴港作大會講員。昨晚 (2月16日)是培靈會的第二晚,黃牧師以「智慧之泉」分享訊息。

主持陳康博士帶領信徒安靜,思想自己是否不知不覺中成為小信的人,變得靠自己的智慧生活,他又以詩篇23篇提醒信徒惟信靠主。

黃可順牧師:基督徒應過脫穎而出的生活,成為濁世的清泉

前天晚上黃牧師以「純愛之泉」作為培靈會第一天的講道。他講了基督是愛的頭,生命失敗,也能更新,復興,好讓我們愛主更深。昨晚他又再以民數記13章25至33節為講道經文激勵信徒。

報章頭條都是痛苦的消息。但最近有兩篇新聞鼓勵人關心自己的家人。他感到這是清泉一樣的新聞。「每一個城巿離開神後都是世俗的,願基督徒都成為濁世的清泉。」他希望藉兩晚的培靈會帶領信徒思想我們的價值觀,處人處事及面對挑戰時的態度。黃牧師又說出今天城巿人生活的痛苦:在辦公室裡營營役役,更要面對很多家庭、社會、人際關係的壓力。他說:「基督徒應過脫穎而出的生活,在別人苦悶的生命裡,給人帶來溫暖安慰。」

神賜人的抉擇:有自由,但也有考驗

黃牧師說:「人的抉擇常常是信心的考驗,不負責任的自由是自我的放縱。」以色列的探子進入迦南時,看到的是極肥美的地;然而12個探子中,10個回報說路上危險不可行,只有約書亞和迦勒二人認為「足能得勝」。黃牧師說,到了以色列抉擇是否進去的時候,應思想這是的應許之地,以色列人是足能得勝的,但問題只在乎以色列人是否願意憑信心上路,去取得神所給的應許, 用在現實生活上,信徒經常面對大多數的同輩給的很多壓力,信心大大被動搖,變得畏首畏尾;但實際上最重要是站在主那邊,以主的能力保守,靠主的帶領走應許之路。

相同經歷、不同感受:分別在於有沒有用信心接受挑戰

12名探子到了迦南地後,竟然得出來兩種報告:10個支派的報告令人沮喪、跌倒和驚懼,然而約書亞及迦勒的報告卻是信心的報告,為以色列帶來喜訊。黃牧師指出同一件經歷,有人看好,有人看壞,得出不同結果的分別在於有沒有在神面前用信心接受挑戰。他叫信徒反省:「與人相處的時候,你是助興還是掃興﹖你是活潑熱情還是喪氣批評﹖你是喜樂鼓舞,還是叫人絆倒﹖」他說,基督徒得到神的恩典和祝福,應站立起來,成為燈臺。

他又從民數記概括得到「力排眾議的信心」之法:安撫—以愛心安慰、立刻—有信心的行動及得地—相信靠主必得勝。他又說:「信心的力量是以神的心處事。」

信心生活的重整

黃牧師又以數句說話教導如何重整信心價值:「摒棄小信的心志、不再消極地逃避、提防喪氣與批評、康復舊日的創傷」,學習迦勒和約書亞放下小信的心,積極,鼓勵,安撫百姓。他又讓信徒反省什麼東西造成他們信心的考驗,攔阻他們在教會的事奉,並且如何接受信心的挑戰。

今晚大會將進入第三晚「差傳之夜」,黃牧師將以「異象之泉」為題,分享信徒福音的使命和異象。祈求主的異象,復興浸信會和今天教會,讓信徒高舉十字架。

相關新聞: 浸聯會將舉行第25屆培靈佈道大會(2006.01.21)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