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心灵治疗之道

漫谈心灵治疗之道
古代希腊的学者帕克底拉(Hippocrates)曾经向操医业的人说:"认识病者是何种人,比认识病人所患的病更重要。"这是一句深有意义的话。美国的狄乐恩博士(Dr.Russell V. Delong),他是一位著名的心灵治疗学家。他曾任某教会大学校长达十六年之久。在他所写的《现代人心灵的疾病》一书中,指出七种心灵病形成的原因:

(一)没有目标的人生:今日在纽约的人过著"快板"生活。千千万万的人,在精神上过著贫瘠漫无目的的生活。"吃吃喝喝、寻寻乐吧,因为明天我们就要死了。"这真是心灵与精神破产者最好的写照。也是这个时代中,那一群失落者所持的人生格言。人忙得没有时间去解答有关人生的问题:

我是谁? 我从那里来?我在这里作什么? 我往哪里去?

上面这些问题,英文称为"Questionsof the Great"(意即重要的大问题)。换一句话说,人像动物一样只有生存,而没有生活。赛德勒博士说:"快乐,就主要的本质而论,是由全心致意向一定的方向进行而产生的、没有悔恨亦没有后顾。"可是,今日许多人,他们的人生失去了意义,死亡就是最后的结局。仿佛一个公共汽车的驾驶员,照著排定的时间,每天一定的路线,在起点与终点之间来回,这样的生活,怎能不生厌倦之感呢?

(二)未完成的愿望:人的天性与欲望,常催促我们去寻求满足。若是遭遇失败,就怏怏不乐、心灰意冷。这一挫败的情绪,就容易产生愤怒和惧怕。

产生挫败的另一个原因,是雄心与才能的不调和。若是一个人有一流的雄心,却只有三流的才能,无疑的,不但会遭受挫败,而且会浪费宝贵的光阴。更有甚者,因为欲望过高,甚至想以非法与欺诈行为来达到愿望。有些人欲望挫败而犯法坐牢。更可悲的,有的因挫败而自杀。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调查,275个受过教育的男女中,90%因"欲"与"才"不调和而造成苦恼和失望,成因有下列八种:1、体力的不适合;2、疾病;3、容貌不佳;4、无社交才;5、恋爱失败;6、智能过低;7、道德上失败;8、犯罪。

一个人心灵的健康,最基本的原则是要用神所赋予他的才能,作他应作的事。若是作得太少,则为怠懒不忠。若是欲望太高,则生失望、挫败。正如柏拉图所说:"公平的定义就是每人作他够资格的作的事。"

耶稣在登山寳训中说:"你们要先求祂的国与祂的义,这些东西就要加给你们了。"(马太 六:33)这一节经文是心理上、道德上、精神上、心灵上的真理。如果你把自己献给比你更伟大的人或事,而不是为自己,你获得你"超我"的自己,得到真正的幸福。祂的"国"与"义"这一崇高的目标代替了失望,热忱将要代替妒嫉,喜乐将要代替不满,成功将要代替愤怒,惧怕转为信心,虚空转为丰富。

(三)完整人格的失落:狄乐思博士说:"真诚是二十世纪已经失落的人生艺术。虚伪是由完整人格失落而产生的结果。"一个人格完整的人,无论何时何地,他都是本来的真面目。耶稣在世上时,祂的行动正像他的心一样。卜鲁克斯说:"必须讲事情掩藏起来的那一刻,是何等可怕而痛苦的一刻!它影响了整个人生。如果一个人怕提到某些问题,不敢正视某些人的眼睛,那么他的人生之花已经凋残了!"

耶稣曾经严厉的责备那些假冒为美的法利赛人说:"因为你们好像粉饰的坟墓,外面好看,里面却装满了死人的骨头和一切的污秽。"(马太 廿三:27)假如,一个人心灵那么腐化了,生命的活力已被吞噬,像一棵空心的树一样,强风一吹就会倒下。当一个人陷于品格破残,真诚殆尽的地步之时,常常企图遮掩。箴言廿八:十三节记载:"遮掩自己罪过的必不亨通;承认离弃罪过,必蒙怜恤。"

1、承认罪过 2、离弃罪过

这是唯一解救办法。只有耶稣的寳血能达到你心中罪汚所潜入的地方,并净化人的心灵与品格。世上只有这一位大医生能治疗你心灵上的疾病。承认你的罪,信靠祂,你就得到新生命。

(四)失群孤立:狄乐恩博士说:"一个具有群居天性的人,居住在神所创造的广大宇宙中,而没有浓厚的兴趣,没有坚强的联系之爱,没有崇高的目标及光荣的责任,是最可怜的一件事。"他又说:"孤寂的感觉,并不一定是因人少而产生的,常常是由『没有目标』而来。"

有一天,在加州大学的开学典礼上,曾经提到一个实验报告。两组老鼠,甲组是群居生活,乙组是单独生活。结果,乙组老鼠的个性就比较容易发脾气,性情比较残忍。今日,千千万万的人,他们受了不满的待遇或欺骗,或是与原来的团体的理想脱了节,他们就退出过著孤立的生活。但是人的天性,不可能长期孤独,与四周的一切无涉而过真空的生活。在这种情形下,人只有两种选择:一是对抗共同的威胁,一是努力为一伟大的理想而努力。一是恨的联合,是暂时的,是破坏性的。一是爱的联合,是持久的是创造性的。孤独的治疗法,是将献给主耶稣,基督必给予你心灵的平安。耶稣亲口说:"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马太廿八:20)

(五)偶像崇拜者的绝望:人类心灵中有一种倾向,就是崇拜。二十世纪的偶像很多,例如金钱、科学、享乐、教育、健康......等。世界著名的历史学家汤恩比(A.J.Toynbee)曾说:"目前时代之所以危险,原因之一就是我们脑中充满了对国家、国旗、及过去历史的崇拜。"他又说:"人只有敬拜神才能平安。十诫中的第一条(除我以外不可有别的神),这也是个人及社会进步的第一条律则。如果我们违反这条诫命,而以我们过去的历史为偶像,一定要失败。"

如果我们在神以外,另有崇拜,最后必发现它令人失望,一切终成泡影。今日,人所崇拜的偶像已经开始倾倒了。

在世界大战期间,有一个小孩子曾经祈祷说:"神啊,求祢祝福在前线的爸爸,带他平安回来;祝福工作中的妈妈。更请祢小心照料祢自己。因为倘若祢出了什么事,我们就糟了!"是的,这是一个深有意义的祈祷,如果人没有神,我们就真的遭了!

赛德勒博士在他所写的"现代心理治疗学"一书中说:"调适心灵(Personality Adjustment)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崇拜。我认为祈祷是治疗精神病的妙方,个人的宗教经验是最高级最真诚的心理治疗法。"他又说:"基督教具有防止及治疗各种精神疾病、道德疾病、以及性格疾病的能力,这是毫无疑问的。"显然,他的见解与汤恩比是一致的。汤恩比曾斩钉截铁地说:"我们所必须作的一件事,就是停止崇拜今日流行的各种偶像。"出乎这位历史学家及心理学家之口的这些话,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耶稣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远是一样的。"(希十三:8)放下你的偶像,敬拜神,你就可从绝望得到希望了。

(六)到处可见的浪子:狄乐恩博士说:"自满得意的态度,虽是消极性的,但是足以毁灭一个人的前进力和自乏力,终于使品格的力量销蚀净尽。志气消沉,德性腐锈,灵魂败坏。""吃吃喝喝享乐享乐"的哲学与圣经中所说的"任意放荡浪费资财"的浪子同出一辙,这种自私而不道德的人生哲学,永不能带给人快乐与满足。

自满者常荒废财物,嘲世派常荒废时间。自满引往自私、自享、自炫、自骄,最后的结局就是自杀。正如有一位作者C.C.Montayue他的小说《觉醒》中说:"人类正在地狱中烧焦的山坡上打高尔夫球。"

不信神,没有人生目标的人啊,我们是有灵魂的人,将来也在神面前交账。有一天,神打破沉默说:"你在天秤上显出你的亏欠。"该怎么解决呢?

耶稣说:「我来时要寻找拯救。在惶恐道路上的人,若是真心地来投靠在神的怀抱中,必能真正得到满足与安息。

(七)被击败者:世上不知有多少人,尝到了奋斗之后,失败的苦味。因而心灵受伤,落在可怕的绝望之中。当人的心灵被绝望握住时,信念就消逝一空。精神上和心理上就会失去平衡。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时我们所遭遇的困难是公允的。但是有许多时候是无理的。环境本身并不能造成幸福与痛苦。有人说:"一个人必须有力量把他的缺点的特质,变为他特有的优点。"(A man must be strong enough to mould the peculiarity of his imperfections in to the perfection of his peculiarities)

卫斯理•约翰的妹妹嫁了一个性情极凶狠的人,她写道:"不幸没有离开我,但是它不能伤害我的心。"

下面这首诗,给我们很多的启迪与鼓励:

拿起你已断的人生之线, 你的上帝能再一次将它接连, 祂必不将祂的工作撇在一边, 也不将你的人生归于徒然。 拿起你已断的人生之线, 那久已凋残的花朵, 必在上帝所定的时间重新开放鲜艳。 上帝已为你预备了胜利, 只要你有向前迈步的决意, 祂必鲜明祂的恩慈。 祂的一切应许, 都是为了那些"得胜的"(启三:12) 退后者与动摇者得不到祂的恩赐! 绝望只能生出毁灭与永远失败, 只有信心与希望给你光明的未来, 耶稣能使失败转为胜利, 忧愁转为喜乐,绝望转为信赖。

你的生活可能在某方面失败了,假如,那位伟大的基督走来问你说:"你将要做什么?"但愿你向主说:"我决定重新开始!"

上述的七种现代心灵上的疾病,仅仅治标的药方不能根除。教育、文化、社会福利、心理治疗,甚至医学……,都不过是暂时解除痛苦。狄乐思博士总括指出这七种病的原因说:"在『漫无人生目标』之病的后面,是对上帝不信、抗拒憎恨与对各种有精神价值的事物的轻视造成的。 挫败之感产生恼怒、妒嫉及不正当的野心。 虚伪是完整品格的失落而产生的,出于自定的选择。 孤独的根因是自私与自负。 幻灭的源头是拜金和享乐主义。 自满与玩世主义懒惰、浪费与漠不关心造成的。 绝望的成因是缺乏信心与意志力。"

这种心灵疾病的症状虽然十分复杂,将一切推至穷根究底,只有发现一样东西作祟,罪也只有一种根治法:基督的救恩。

假如,以狄乐思博士文中所讲述的,我们对照一下自己的心理不健全的毛病,切实遵照他所指示去做,你一定会发现原来的病都不药而愈了。

****** 本专栏逢二、四更新,刊载俞敬群牧师作品《和谐之歌》。

俞敬群牧师:资深牧者,著名的华裔作家,于纽约曼哈顿牧会50多年;曾七次荣登世界名人录(who's who in the world)殿堂。他一生出版过十一本书籍,其中《和谐之歌》为最满意作品,该书被世界闻名的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所收录。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