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超英:气候变化衍生人道灾难
林超英指出,当前全球气温呈现跳跃式上升。虽然2015年巴黎协议设定全球平均升温不超过摄氏1.5度的目标,但现已达到1.6度,其中2020至2022年间更急升0.4度。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可追溯至1970年代消费主义兴起。为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生产商扩大贸易规模,大量生产导致工业污染加剧环境破坏。此外,富裕国家过度开发地球资源,自然环境恶化水源被污染,蚊虫滋生引发疟疾,加上粮食危机,迫使贫穷国家民众大规模迁徙成为难民,当中甚至不乏高级知识份子,令气候变化演变成人道灾难问题。
统计显示,全球最富有的10%人口造成了三分之二的气候暖化,而顶端1%的富人则导致五分之一的气候变化。林超英批评富裕国家只顾发展却忽视基层民众的价值:"基层劳动者的工作最贴近土地,是人类最高贵的工作。"
他亦向本报表示,战争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他以2023年10月至2025年1月加沙地带的战争为例,该冲突已排放189万吨二氧化碳。随著欧盟宣布加强军事武装,预计将产生更大量的碳排放。战争不仅加剧气候变化,武器释放的毒气更造成严重环境污染。
要应对气候变化,林超英建议香港巿民可以从日常生活做起。他自己坚持不使用冷气,并建议大家将冷气设定在摄氏27度,因为这是最符合人体舒适的温度。他强调并非反对使用冷气,而是提倡避免浪费、明智使用。
戴沛权教授:赤贫国家承担富国祸害
香港中文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系戴沛权教授以"全球气候公义的探讨与实践"为题。他首先指出全球三分之一的碳排放来自食物生产,其中牛肉的影响尤为严重。由于牛是反刍动物,在消化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甲烷,这导致碳排放上升,占整体环境污染的2%。
戴教授强调气候变迁与环境公义息息相关。他举例说,全球每年约有5亿人感染疟疾,其中100万人不幸死亡。这些案例大多集中在非洲地区。这是由于气候暖化与水源充足,为蚊子创造了理想的繁殖环境,使其数量激增30%至100%。频繁的降雨导致池塘水质不均,进一步助长蚊子繁殖,同时也扩大了牠们的地理分布范围,将病原体带入新的、缺乏免疫力的族群。
他进一步说:"北半球已发展国家如欧美日等地区制造的大量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暖化,后果却主要由赤贫国家承担。"他举例由于极端氛候,2013年强烈台风海燕侵袭菲律宾中部,造成严重伤亡。当时菲律宾代表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质问富裕国家只管空谈缺乏行动,促成了两年后《巴黎协议》的签订,要求发达国家提供资金协助开发中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戴教授坦言,气候变迁的严峻形势无法逆转,"由于温室气体将在大气层中持续存在超过一个世纪,各国领袖必须加强合作,至少将全球气温上升控制在2度以内。"
在实际行动方面,国际组织如施达基金会已开始向印度农民发放大豆种子,协助他们提升应对疫情和灾害的能力,保障粮食安全。而个人层面,他建议使用循环再生物品、关闭不必要的电器、搭乘大众运输工具、减少肉类消耗与食物浪费等。
他最后强调,对抗气候变迁不应寄托于政客推动的政策,因为人的谋算终究有限,"最重要的是与上帝同行,共同改变这个世界!"
夏志诚主教:保护地球是跨世代责任
天主教香港教区辅理主教夏志诚引用圣经中"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呼吁信徒善待这个受造的世界。夏主教将人类比喻为强盗,而受伤害者就是地球。他特别引述教宗方济各在《愿你受赞颂》第53节中的话,指出过去200年工业革命对人类的共同家园造成的破坏是史无前例的。
夏主教强调,作为世界的一份子,我们不该对生态危机视而不见,就像故事中祭司和利未人对伤者漠不关心。正如教宗方济各所言"最需要改变的就是人类本身",夏主教也认为:"人心的污染才是环境污染的根源。"
他进一步阐释,好撒玛利亚人愿意为有需要的人改变原定计划,我们也应该以同样态度对待地球生态。例如选择使用再生纸虽然成本较高,但为了生态环境我们需要学习付出。他再次引用《愿祢受赞颂》第222节中"自我节制,知足常乐"的教导。
他认为大众需从过度消费的生活方式中觉醒,将目光投向未来:"如果因为我们的罪过导致地球物种灭绝,那该怎么办呢?"
好撒玛利亚人"看见"伤者而动了慈心"『看见』是关键,看见了才会『感动』,感动才会行动。" 他吁基督徒以身作则持公义及怜悯的心,为地球作出动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