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熊相遇

两熊相遇
2月8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仪式欢迎加拿大总理斯蒂芬·哈珀访华。
总理哈珀刚完成访华之旅,不少人都以满载而归来形容。的确,今次访华的成果真是颇丰富。经贸合作上,加中两国签署了多项备忘录,期间两国相关企业亦签署了20多项商业协议;继而推广埋加国的教育;又两度公开谈及人权问题;再加上到重庆公园玩小熊猫,兼且顺手带两只返加拿大;期间又去食下炸酱面,跟学生打乒乓球,由意识型态到经贸利益,由长远合作到即时互利,由可爱动物到个人形象,样样都有所得著,用满载而归来形容哈珀的访华行程,其实一点也不为过。

不过过程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排第一的应该是哈珀那份胸有成竹的气魄。他于在广州举行的加中贸易理事会晚宴,竟然喊出"新世纪将是我们(加中)的世纪"。过往如此豪言壮语,通常是出自美国领导人的口,方程式是"新世纪将是美中的世纪"。何曾听过法国总统大声说出"新世纪将是法中的世纪",或者日本首相访问印度时宣告"新世纪将是日印的世纪"?

哈珀作出这样的宣告,不是贪口爽,而是看准了中国是一个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市场,要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就必需有足够的天然资源。所以哈珀将加国定性为一个"正在崛起的能源超级大国"(emerging energy superpower),跟被国际公认为"正在崛起的超级大国"的中国拼在一起,令"新世纪将是加中的世纪"这句说话听起来耳目一新,却合情合理。至少中国副总理李克强对此也加以肯定,指"加拿大的能源、资源蕴藏丰富;而中国是个稳定、可靠的消费市场。两国有广大空间拓展经贸合作。"可见哈珀这个大胆的宣告背后是经过详细的思考以及跟中方的沟通。

另一个令人深刻的印象,是哈珀政府的务实。在哈珀政府初上任期间,最引人垢病的其中两个问题,第一个是跟中国的关系,不单无进步,甚至越来越僵持。另一个问题是跟美国走得太近,给人以美国马首是瞻的感觉。不过今次中国之行就一次过将两个问题打破。跟中国的关系,既有强烈意愿走近中国,亦有足够部署吸引中国走近。

而在为求将中加的联系快速拉近的过程中,不惜在某些范畴远离美国,其中最明显的例子是能源输出的策略。大约两个星期前,美国政府拒绝了投资70亿美元修筑输油管道,将亚省的油砂运送至美国德克萨斯的炼油厂。转头哈珀政府就向太平洋彼岸打主意,将油砂石油向中国推销。哈珀明言:"我们希望将能源卖给想买的人,就是这么简单。"甚至无惧将美国摆上台,指"现时加拿大99%的能源出口都只向一个国家 – 美国,但日益清晰的是,加拿大唯有将能源市场多元化,才能获得最大的商业利益。"这段说话显示出一种强烈的务实主义。

无可否认,一切政策背后都有一套理念支撑,只不过有些政党总是喜欢在意识型态、政治理念上打转,转来转去也不会干实事,甚至越转越叼钻。一个有能的政府,需要有将理念转化为可行政策的能耐,或者说让意识型态成为酝酿出具体政策的养份。毕竟选民在选举的时候,清楚认定自己不是在选大学教授或者少数团体活跃份子,而是选政府,政府就是需要显示出实实际际管理的魄力。

哈珀政府的表现似乎有越趋成熟的味道,拿捏到把持理念实际管治的分寸,即使在国内的问题上也一样,就如正在热烈讨论的老人福利问题,哈珀政府亦不是只执著于片面的意识型态,而是将人口老化,福利开销日益巨大的事实舖陈,再寻求切实帮助有需要长者,并且又不会无限度增加政府和社会下一代负担的政策方向。这种务实处理问题的态度,其实是一个有能的政府必需具备的。

******* 作者:廖长仁,土生土长于香港,现居温哥华,任歌邻基督教会传道人。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