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文:基督教与科学

(作者:萧文,台南南门国语教会教友,台南南门国语教会南门钟声同工) 英文"科学(Science)"一词源自于拉丁文(Scientia),其原意为"知识"、"学问"。这是"科学"一词最基本也是最简单的涵义。这个名词初次传入我国时译为"格物致知",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科学"所蕴含的内在精神。"科学"不仅仅是"知识",而且是透过"推究事物的原理原则而获得的理性知识",是有关一定对象和事实的规律性认识。大概是康有为最早使用"科学"这个名词。 科学的目的在以客观的、严谨的逻辑方式、明确的证据、重复的验证,探索自然界的律则,所以,透过科学所获得的是理性的、系统化的与规律性的知识。科学的任务在找出既有的运作法则,并以精确的方式表达出来,成为科学理论。理论是对诸种现象及其间规律的合理解释,让我们可以预测。科学所要解释的是:为什么某一件个别事件会发生?为什么某一类事件总会是如此这般的发生?譬如,伊萨克‧牛顿看到苹果落地,而孕育出万有引力的观念,进而了解地球与月球的关系,潮汐与慧星运动的关系,奠下物理学与天文学的基础。 约伯记第二十六章第七节:"神将北极铺在空中,将大地悬在虚空";约伯记第二十六章第八节:"将水包在密云中,云却不破裂。"以赛亚书第四十章第二十二节"神坐在地球大圈之上,地上的居民好像蝗虫。他铺张穹苍为幔子,展开诸天为可住的帐棚。""大圈"指一个立体的球面,已说明地球不是一个平面的弧形,已点出宇宙的奥秘。同样的,约伯记第三十八章第三十五节:"你能发出闪电,叫它行去,使它对你说,我们在这里。"隐约的指出运用电磁波传递资讯。传道书第一章第六节:"风往南刮,又向北转,不住地旋转,而且返回转行原道。"指出风向系统。传道书第一章第七节:"江河都往海里流,海却不满。江河从何处流,仍归还何处。"指出水回圈的理论。自然科学家研究的结果是证实圣经的记载。 然而,科学不是万能的,它无法提供所有日常生活的知识,亦无法为我们解决所有日常生活的问题,譬如,我们的创意、理念、信念等,都不是科学所能达到的,而这部份所占的比重并不低。因为,这是人组成的社会,我们每天生活主要面对的是人,而人是无法用科学来衡量的,所以,科学方法有其局限性。譬如,追求利润是企业的基本生存条件,一个没有利润的企业是没有办法在社会上生存的,管理学以科学方法,以数理逻辑发展出经营管理模式,但是运用此类经营管理模式,企业就可以获得预期的利润吗?这是有问题的。美国的Ampex公司研发出录音带,评估后觉得庞大的研发投资与市场利润不成比率,而退出该领域,结果由日本的新力和松下取得相关技术,在他们的耕耘下,成为这个市场的龙头,这说明科学方法的局限性。管理学家彼得.杜拉克指出,只强调投资报酬率是危险的,是短视的,并且会鼓励一些差劲的管理行为。相对的,IBM将其公司界定为"提供资料处理及储存的方法"的公司,使该公司能够因应环境的变化而调整,得以由机械设备进入资讯产业,而且一路遥遥领先。IBM公司的策略不是使用科学方法导出来的,那是对公司产品与社会脉络关系的敏锐知觉而产生的观点,这是公司的信念。 基督教强调信仰(Religion)。英文的"信仰"一词源自古罗马时代拉丁语的Religio,原意为人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神的信仰、义务和崇拜,以及神人之间的密切关系。这个字中文翻译为宗教或是信仰。宗教具有对世界解释、司法审判、道德培养和心理安慰的意思。信仰指对神的信服和尊崇。 信仰使我们能够探寻自然界以及人类社会的律则,了解自然界以及人类社会的律则,进而尊重律则,律则就是制度,而能够以积极的态度生活,并使生活与自然界维持一良性循环。自然律是神创造天地时,对宇宙万物的安排。箴言第二章第六节:"因为耶和华赐予人智慧,知识和聪明都由他口而出。"我们的智慧是神所赐予的,箴言第九章第十节:"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箴言第二十八章第七节:"谨守律法的是智慧之子。"因此,尊重自然律就是智慧。 基督教的信仰让我们不断对上帝创造世界时,建立的律则进行探索,其最终目的如英国科学家李约瑟(Joseph Needham)在《中国古代科学》一书的导论中写道:"中国文明已致力于探索自然界的众多奥秘,并利用自然常识服务于人类生活。"所以,基督教的精神是符合科学的。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