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傳創立之初,以「奔向骨肉之親,走遍人居之地」為宗旨,在鄭果牧師、黃存望牧師、林安國牧師、林許佩珠師母、何俊明牧師、何梁雙鳳師母、周偉幗宣教士等七位有宣教負擔的牧者所組成的團隊帶領下成立,在20個多國家開拓了30多個宣教工場,曾差派200多名宣教士到世界各地。
華傳歷年由眾多資深牧者帶領,首任國際總主任由鄭果牧師出任,一年後由黃存望牧師接任。後林安國牧師、馮永樑牧師,及現任王欽慈牧師帶領。華傳現今前後方團隊逾百人,宣教士遍及台灣、柬埔寨、泰國、烏干達、墨西哥、哥倫比亞、巴西、巴拿馬及創啓地區,成立了包括美國、加拿大、香港、澳門、台灣、澳洲和新加坡、馬來西亞及菲律賓等9個地區辦事處。
發展迅速三遷總辦公室
現已97高齡、在華傳事奉廿餘年的義務同工王學才回顧,華傳起步時是「從零開始」,隨事工擴展經歷三遷。起初以黃存望牧師的家為辦公室,後為方便聯絡眾教會,在三藩巿列治文巿租用一間閣樓辦公,條件簡陋,夏天悶熱吵雜,地點不便。後來購入靠近機場、附有獨立樓房可作宣教士宿舍的寬敞辦公室,方便接待宣教士和聯絡教會。再後因事工發展迅速,華傳再搬到伯靈格姆(Burlingrame)一座獨立大樓,充滿神的恩典。
王學才又表示,華傳由於宣教信念得到眾教會和信徒認同,得到不少義工在時間、精力和金錢上支持,眾志成城。
採取華人及非華人「雙動能」模式
華傳國際總主任王欽慈牧師在30周年之際對華傳事工作了回顧及展望。他指出,華傳一直探索新的事工,開創新的領域,特別提到了「差傳雙動能」的的特色,即無論是宣教對象,或宣教士來源,都更加靈活及多元化。一方面,服侍的對象也從早期的海外華人擴展到本土居民,包括當地少數民族、外籍勞工、難民或其他的散居群體。
另一方面在宣教士招募上,華人與非其他族裔宣教士「雙軌並進」。傳統上徵召宣教士差往宣教地,現今直接在工場上徵召宣教士,甚至呼召使用當地語言的第二代海外華人成為宣教士。
華人文化色彩的多元化國際差會
談及華傳的定位時,王欽慈牧師表示,30年華傳成立時差傳機構寥寥無幾,今天差傳機構已如雨後春筍。他認為,華傳的特色是以華人族群主導、華人文化色彩、多元化國際差會,有別於許多「西方文化色彩」差會,在宣教士的培訓、運作模式、組織文化、宣教士的關懷,甚至子女的教育、內部官方語言的使用等不同領域都帶有華人文化色彩。
在機構30周年之際,他期待華傳一方面保持華人民族文化色彩,亦同時成為普世教會的祝福:「我們相信神正藉著華傳在做一個實驗,將一所華人建立的差會,在保持其民族文化色彩的同時,開放自己的帳幕,成為一個普世華人、華人教會、以至於萬民、普世教會都一同蒙福的差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