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韻東馬行十天12場聚會 感動逾萬人

天韻東馬行十天12場聚會 感動逾萬人
天韻團員邱逸萍(右)用她真實的見證搭配詩歌與舞蹈,激起觀眾共鳴。 (圖: 天韻提供)
天韻東馬行十天12場聚會 感動逾萬人
10歲的黃慈恩(右)與許恩賜(左)合唱「祢的手永遠比我大」。 (圖: 天韻提供)
天韻東馬行十天12場聚會 感動逾萬人
天韻在民都魯租用佈道會場地,到場觀眾逾千人。 (圖: 天韻提供)
【台灣消息】天韻詩班應衛理公會沙勞越華人年議會邀請,自7月10日開始,展開為期10天12場聚會的東馬佈道之行,在美里、民都魯、詩巫、加帛、民丹、泗里街、城邦江、古晉八個城市舉行音樂佈道會,共吸引逾萬名民眾參加;而詩歌帶出的天父慈愛及見證中對神的堅定倚靠,讓與會者皆為之動容。

在此次東馬佈道會中,天韻團員邱逸萍勇敢的將自己近年來不為人知的故事攤在眾人面前。加入天韻服事已有20年的邱逸萍,三年前因為兒子赴美求學、先生前往中國工作開始,陷入憂鬱的深淵,接著婚姻亮起紅燈,更讓她備受煎熬。她戲稱自己變成「雙面人」:獨處時,她不可自拔的陷入黑暗;但在與弟兄姐妹、天韻同工相處時,她又感到人生還有盼望。在反覆的情緒中,她發現自己開始記不得歌詞,表演時唱著唱著突然就忘了下一句,若不是靠著其他團員暗中的提詞和掩飾,她可能就要在她最熟悉的舞台上出糗了。在低潮期間,她耳邊常浮現不知哪來的聲音,嘲笑她是個失敗的人,這聲音揮之不去,更影響了她對自己的看法與生活,即使後來兒子與丈夫都回到身邊,仍然無法跳脫憂鬱的陰影,直到她再次將自己完全交託給神。

「在準備天韻四十五週年音樂會的登台服裝時,那嘲笑的聲音又來了,我向神禱告呼求,求祂挪去這樣的折磨,我不想再這樣繼續下去。神聽了我的禱告,從那個時候開始,我逐漸發現自己在聽課的時候,從第一個字到最後一個字,都可以集中精神,而且我的心思不再如多頭馬車亂跑,控訴的聲音離開了。」邱逸萍說。她接著演唱「以愛為翅膀」,歌詞中「黑暗是眼睛的牢房、憂傷是靈魂的牢房、主耶穌的愛是拯救的力量」激起了所有觀眾的共鳴。

在天韻四十五週年音樂會上,年僅4歲的陳翔以屢經病痛卻單純倚靠上帝的經歷,揪緊了大家的心;在古晉的佈道會上,則由10歲的黃慈恩與天韻團員許恩賜牧師合唱「祢的手永遠比我大」。黃恩慈在15個月前被診斷出惡性腦瘤,在演出前,她已經接受了30次電療、8次化療,帶上假髮,撐著瘦弱的身子,她大聲唱出天父對世人的眷顧就如同父母照撫兒女的需要,鼓勵聽眾把憂慮盡卸給天上的父神。

此次東馬行成員,結合了天韻、Sunshine Singers以及昔為天韻團員,現在致力於詩歌詞曲創作的葉薇心。葉薇心坦言,起初很難轉換心態再回到舞台上唱歌,練習時面對大量的肢體表演動作、角色的拿捏更顯緊張「但神的安排自有美意,這次節目的詩歌、短劇觸動了許多觀眾去思考人生真正重要的是什麼,我們又該如何過這一生。」此行天韻除了在教會裡佈道,在美里與民丹還把佈道會拉到高爾夫球場俱樂部、籃球場上熱氣蒸騰的室外,對團員的應變能力與體力都是一大考驗,但到場的觀眾依然塞滿了會場。

雖然馬來西亞是回教國家,宣教多受限制,但近年來天韻在馬來西亞分會的聯繫下,與當地的華人教會多有合作舉辦音樂佈道會。東馬教會風聞天韻在四十五週年時在台灣各地舉辦「天韻工作坊」、「詩歌合唱觀摩比賽」等一系列協助教會培養音樂宣教人才的事工,產生在當地鼓勵青少年起來以音樂宣教的想法而向天韻請益,也為未來天韻與馬來西亞教會的合作立下新方向。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