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位青年隨世展會赴東南亞體驗貧童生活

79位青年隨世展會赴東南亞體驗貧童生活
越南梯次學員李國熙,與當地婦女學習如何為兒童準備營養美味。(圖:台灣世界展望會 提供)
79位青年隨世展會赴東南亞體驗貧童生活
柬埔寨學員楊庭霽(右二)與社區媽媽一同準備飯食,但因物資不足,餵飽全村人的大鍋飯卻只有0.5公斤的米(圖:台灣世界展望會 提供)
79位青年隨世展會赴東南亞體驗貧童生活
泰國梯次學員張祖豪(左二)協助當地教會製作雞飼料(圖:台灣世界展望會 提供)
台灣世界展望會於今年7-8月舉辦「世界公民服務暨研習營」,帶領79位青年學子,前往台灣屏東禮納里、柬埔寨、越南、泰國進行服務學習與文化交流。在9月1日舉辦的「世界公民服務暨研習營成果發表會」中,學員分享在行程中的感動及領受。

「世界公民服務暨研習營」目的在於鼓勵台灣年輕人拓展國際視野,堅定自己的「世界公民」權利和義務,關注世界需要。這群16至19歲學生分別前往台灣屏東禮納里部落(日期為7/4-7/9)、柬埔寨(7/16-7/22)、越南(7/23-7/29)、泰國北部(8/14-8/21)等世界展望會服務之貧困兒童所在地,進行服務、研討、人文關懷行動。

在跨文化的體驗中,學員們不僅改變了自己看世界的方式,更加深其對世界的責任感,邁向成為世界公民的第一步。

泰國梯次學員張祖豪的媽媽是泰國人,童年曾於泰國住了5年,3年前他參加台灣世界展望會前往印度的資助人之旅,看見當地景象,心中開始湧現回到泰國的夢想。這次是祖豪10年後首度回到泰國,最讓他印象深刻的,是與當地青年分享彼此夢想的時光;與泰國青年的合照,也成為他準備大學重考的最佳動力,「由於我們兩人都想從事醫療方面的職業,所以很聊得來;每次看到這張照片,都讓我倍感激勵。」祖豪期望自己能考上護理系,將來再回到美斯樂計畫區進行醫療服務。

在香港出生、長大的李國熙特地從香港來台參加成果發表會。習慣了高樓大廈的都市景觀,當國熙抵達越南府桑計畫區時,看見塵土飛揚、崎嶇不平的馬路,木頭搭建的簡單房屋,以及在路旁穿著舊衣的孩子,種種貧困景象讓他深受震撼;而在首次下田插秧的過程中,國熙深刻體會農民的辛勞,回國後他開始鼓勵身邊的人要珍惜食物,不要浪費農夫的心血;他更在當地居民的笑容中,看見知足與快樂,讓他反思身處先進社會的人們,似乎反因擁有太多,而遺忘如此單純的感受。

而在柬埔寨之行,建國中學科學班學生楊庭霽發現很多兒童睡在路旁的拖車上,盥洗只能使用需付費的公廁;透過世界展望會的服務工作,這些遊童開始獲得如兒童保護、衛生教育等知識,生活逐漸改善。這趟行程讓庭霽發現自己力量雖小,但集眾人之力,必能匯集成一股大大的力量,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所有世界公民青年們更將今次行程所得的感動化為關懷行動,在成果發表會中宣示加入第24屆飢餓三十人道救援行動。學員紛紛發揮創意,計劃與同學、朋友自辦飢餓三十飢餓體驗DIY營隊,如:於11月16日發起「無飲料日」活動,透過網路、校園宣傳鼓勵親朋好友將買飲料的錢省下來,投入「兒童健康」行動。

台灣世界展望會會長杜明翰表示,每個時代都有一群看見世界需要、進而改變世界的人們,「這群世界公民正是其中的一員,他們如同英雄般,我十分崇拜、也很讚賞他們的行動,相信他們所做的,已經開始改變世界。」他認為青年們已做到「關注、堅持、行動」的世界公民特質。杜會長也宣佈第24屆飢餓三十人道救援行動正式起跑,邀請各界與這群世界公民青年一起加入改變世界的行列,一同終結糧荒。

世界公民服務暨研習營不只讓青年的生命獲得轉變,更帶給他們改變世界的勇氣與力量。台灣世界展望會邀請高中青少年及老師一同成為世界公民行動的領航者,鼓勵老師們可於線上索取教學資源,在課堂上向學生傳遞世界公民概念,以激發學生對世界重要議題的關懷。

更多「世界公民教育與行動計畫」相關資訊,可至台灣世界展望會世界公民官網:gc.worldvision.org.tw

第24屆飢餓三十人道救援行動相關資訊,請至:www.30hf.org.tw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