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生命的粮—我的食粮,我的生命

伍渭文 约六51-58, 崇基学院礼拜堂,2012年八月十九日 聆听讲道:

Audio clip: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 or above) is required to play this audio clip. Download the latest version here. You also need to have JavaScript enabled in your browser. 我 是 从 天 上 降 下 来 生 命 的 粮 ; 人 若 吃 这 粮 , 就 必 永 远 活 著 。 我 所 要 赐 的 粮 就 是 我 的 肉 , 为 世 人 之 生 命 所 赐 的 。52 因 此 , 犹 太 人 彼 此 争 论 说 : 这 个 人 怎 能 把 他 的 肉 给 我 们 吃 呢 ?53 耶 稣 说 : 我 实 实 在 在 的 告 诉 你 们 , 你 们 若 不 吃 人 子 的 肉 , 不 喝 人 子 的 血 , 就 没 有 生 命 在 你 们 里 面 。54 吃 我 肉 、 喝 我 血 的 人 就 有 永 生 , 在 末 日 我 要 叫 他 复 活 。55 我 的 肉 真 是 可 吃 的 , 我 的 血 真 是 可 喝 的 。56 吃 我 肉 、 喝 我 血 的 人 常 在 我 里 面 , 我 也 常 在 他 里 面 。57 永 活 的 父 怎 样 差 我 来 , 我 又 因 父 活 著 ; 照 样 , 吃 我 肉 的 人 也 要 因 我 活 著 。58 这 就 是 从 天 上 降 下 来 的 粮 。 吃 这 粮 的 人 就 永 远 活 著 , 不 像 你 们 的 祖 宗 吃 过 吗 哪 还 是 死 了 。 还有两星期就开学了,社会热烫烫的新闻仍然是开学时应否撤回新设立的国民教育科,其实六零年代的中学有一科叫公民科(civic), 但内容不是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好公民,乃讲论香港的社会和政府组织,是资讯多于道德教育,但教我的老师是在香港大学念哲学的,第一课就给我们上了非常有启发性的道德教育,他一进课堂,就问我们中一的学生:究竟我们吃喝,目的为了生存,还是为了活下去,我们吃喝呢?(Do we eat to live or do we live to eat?) 吃喝是手段,还是吃喝是目的呢? 当然有些人活著–很辛苦的干活,在烈日下汗流夹背,就是盼望收工后,一伙儿喝杯冰冻啤酒,大鱼大肉,这就是他们的享受,整天辛苦就是为了恢复体力,大吃一顿。他们可能很少买衣服,更少会买古龙水,活著就是能吃得痛快。我以前住德福花园,邻近是牛头角,旁晚在大牌档见到很多这些体力劳动工人。也有人活著是要吃得精致,他们花钱旅行,重点不在寻访名胜,乃要尝尽各地名菜,并说可以从名菜中体会不同文化。 从提比哩亚来的人 耶稣说这段话,因为有一班犹太人,看见耶稣施行五饼二鱼神迹,吃饱五千人,他们要找耶稣。"然而有几只小船从提比哩亚来,靠近主祝谢分饼给人吃的地方。众人见耶稣和门徒都不在那里,就上了船,往迦百农去找耶稣。"(约六24) 他们寻找耶稣呢是否为了美食?尝过五饼二鱼,味道不错,食过翻寻味。耶稣不在那里了,神迹结束,曲终人散,他们就应该回家,然而他们锲而不舍,要到迦伯农找耶稣。似乎他们不单是为了食物来找耶稣,他们找耶稣可能另有目的。 我们留意经文特别指出他们一伙人来自同一个城市–提比哩亚,而第六章开始时也特别提及提比哩亚海:"这事以后,耶稣渡过加利利海,就是提比哩亚海"(六1) 为何作者提及提比哩亚呢?提比哩亚是有浓烈的政治意涵的,加利利海已改名为提比哩亚海了。提比哩亚是加利利的首府,政治商业行政中心,提比哩亚是大希律王的儿子希律安提帕(Herod Antipat) 管治加利利时建立的首府,用以纪念继承该撒亚古士督(Caesar Augustus)的罗马皇帝提庇留(Tiberius)。耶稣降生时,代理罗马人统治巴勒斯坦是大希律,他死后国土一分为四,管治加利利和约但河东比利亚的就是分封王希律安提帕。希律安提帕取悦罗马主子,铁蹄管治犹太人,并杀害施洗约翰。施洗约翰因指责希律安提帕不应夺去兄弟腓力的妻子希罗底(Herodias)而坐狱,最后希罗底怀恨在心游说希律安提帕要施洗约翰的人头,是他把施洗约翰斩首,也是他把耶稣钉在十字架。 从提比哩亚来的几条船的犹太人来找耶稣,显然并不祇希望再尝五饼二鱼那么简单,他们把希律安提帕的劣行看在眼里,从耶稣身上他们看到希望;耶稣既然能够解决粮食问题,也可以成为他们的政治领袖,带来民族的解放,脱离罗马的铁蹄统治。 你们找我,并不是因见了神迹 耶稣对他们说:"你们找我,并不是因见了神迹,乃是因饼得饱。不要为那必坏的食物劳力,要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劳力,就是人子要赐给你们的,因为人子是父神所印证的。"(约六27) 神迹这字,原文指记号或路标,路标是指向目的地,路标不是叫我们留意本身,五饼二鱼神迹显示耶稣是基督,他是从天上而来的天粮。其实,他们己看见两个神迹了,另一个神迹就是耶稣履海。请留意他们问耶稣甚么时候到了迦伯农:"既在海那边找著了,就对耶稣说:拉比,是几时到这里来的?"昨晚加利利海不是狂风大作吗?那么恶劣的天气,根本不可能回航,我们的船也是今早待风平浪静后才赶来,你就不见了,你甚么时候回到迦伯农呢?我想他们一伙人,应该从门徒那里听到昨晚另一个神迹–耶稣履海。 耶稣对他们说:你们应该藉著这些神迹,明白我是从上帝而来的,你们要关心是那不能朽坏的国度,希腊帝国会过去,罗马帝国也会过去,但上帝的国度永远长存。 事实上,研究粮食的专家告诉我们,粮食问题不是生产问题,乃分配问题,浪费问题;个人利益,自我中心问题。世界上仍有许多人民处于赤贫状态,但每年竟有三分之一粮食白白浪费。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2011年五月出版的《全球粮食耗损及粮食浪费报告》指出,每年损失或浪费的食物高达13亿公吨,约占生产量的三分之一,其中以蔬菜和水果的耗损比例最高。在欧洲和北美,每个消费者每年所浪费的食物高达95─115公斤;在香港,每天产生厨余达3,200公吨。 同理,解决贫穷不能单靠是增加财富,使经济增长,乃要处理财富分配不均,因大部分资源被少数人所垄断。在香港中小企业生意好一些,就要面临加租。在中国大陆,要是没有三公的挥霍,根本不需要希望工程。三公消费,指政府部门人员在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费, 2011年中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的“三公经费”支出,合计93.64亿元人民币。 耶稣要来自提比哩亚的犹太明白,惟有吃了永生的食物,改变生命,我们才有真正的盼望。他来并不是建立地上的国度,乃在我们心中,建立属灵的国度。这是友爱的国度,生命对人敞开,为他者而活的国度。 爱与开放的生命 耶稣说我是从天上来的粮食,吃他肉、喝他血的人有属天的生命,不朽的生命。犹太人不明白如何吃耶稣的肉、喝耶稣的血:"这个人怎能把他的肉给我们吃呢?"耶稣解释吃他的肉喝他的血就是与他的生命联合,进入爱与契通的生命。"吃我血的人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他里面。永活的父怎样差我来,我也因父活著;照样,吃我肉的人也要因我活著。"(约六56, 57) 这联合可以用婚礼中以戒指为盟誓来解释:"我以此戒指为征记,与你结婚,我以我的身心尊敬你,我以我的财物与你分享。"这是欢愉的对换。基督把我们的罪拥揽在身上,我们得著他的生命,脱离罪的捆缚;更因著这生命,走出自我的世界。基督被父神所差遗,为顺服父,为拯救世人,为他者,基督死在十字架。我们吃了从天而来的粮食,也得著这属天的生命,走出自我的世界,进入他人的生命,为他者而活,也彼此相爱,这是上帝国度的记号。 罗马帝国的斗争和虚妄 相对于耶稣要建立的友爱、真理的国度,罗马帝国就充满仇恨、虚妄。加利利海改称提比哩亚海是纪念罗马皇帝提庇留,提庇留晚年暴虐无道,把关在狱中的政敌残杀并禁止亲人为他们举哀,暴尸荒野,不得殓葬或焚化。到提庇留临终时,举国百姓欢腾不已,后来说他又活过来,百姓沉默不语(非常失望,感到没趣),最后听到提庇留被政敌焗死,再度兴奋莫名。 继位的卡利古拉(Caligula) 行为更为狂妄荒诞,淫乱凶残。自诩是神灵显世,在罗马为自己立庙,并计划在耶路撒冷圣殿立像,叫人膜拜。为了一时之快,因为不够罪犯放进斗兽场,竟把部分观众推入场内斗兽。一位凡人把自己看成是上帝,但上帝的儿子却甘愿成为凡人,为人赎罪。一个国度充满恐惧、权谋,另一个国度要弃绝谎言,以爱相系。 生命的粮不单给我们相爱的生命,也带给我们感恩祝谢的人生。 感恩祝谢的生命 耶稣是生命的粮,我们要吃他的肉,喝他的血,不单是一件已过去的救赎历史,也是崇拜礼仪的核心,教会称这礼仪为感恩祭(Eucharist) 、主餐、圣餐。路加福音记载耶稣复活后,在以马忤斯路上对两位门徒讲解圣经及和他们一起用餐,正是复活的主每主日临到信徒当中要做的事。透过传道者解释圣道,藉著领受圣餐,耶稣分享他的生命:吃他的肉,喝他的血。 古教会的崇拜分两部分:圣道与圣餐,甚至视圣餐部分才算真正的崇拜,慕道者要上慕道班三年,才可以领洗,听完圣道,襄礼的执事便高声说:你们离开吧!Ite Missa est(Thus you are dismissed) 未领洗的慕道者离开后,便开始崇拜了,领受圣餐了,弥撒开始了,弥撒mass就是离开的意思。所以到现在每主日在天主教,正教(Orthodox church),圣公会(Anglican Church),信义会(Lutheran Church)都保存每主日都领圣餐的传统。宗教改革时期,加尔文(Calvin)直言,应该每主日都有圣餐,一月一次是撒但的意见,迁就人的软弱。天主教、正教和圣公会称崇拜为感恩祭Eucharist。我们称圣餐为感恩祭,因为耶稣拿起饼来,祝谢了,就擘开,祝谢原文是Eucharist。 崇拜是感恩祭,我们进行圣餐的礼仪,就贯穿感谢的观念。在开始主礼和会众的对答:愿主和你们同在(应:也和你同在) ;你们的心当仰望主(应:我们的心仰望主) ;我们应当感谢我们的主上帝(应:感谢我主上帝是应该的) 。跟著我们读出耶稣设立圣餐的话,然后说:"在基督的祭司职份里我们联合在一起,向你献上这祭礼。"基督以感谢父的心,顺服至死,拯救我们,我们效法基督,以感谢的心,把身体献上,当作活祭。约翰福音六51-58的经文已在历史成就了,又每主日藉教会圣餐的礼仪,重新演绎。 西方教会强调基督的人性,在圣餐或感恩祭中,基督被描述为上帝的羔羊(Lame of God),在中古的罗马天主教,圣餐桌是祭坛(altar) ,崇拜就是重献基督,我们更正教(Protestantism) 虽然强调圣餐桌是圣桌(Table),不是献祭的祭坛,但纪念主餐时还是有一种哀恸,想念基督在十字架上为我们受死。东正教崇拜的感恩祭(Eucharist) 强调基督的神性,基督被描绘成掌管万有者(Pantocrator), 是基督从天降临到我们当中,分享生命。崇拜是一个旅程(Journey) ,我们进入神的国度,而基督从天堂临到我们中间,分派永生食粮。东正教在图像与信徒分隔,图像象征天堂,读福音书时,主礼从图像(Iconostasis)的门出来,宣读福音书,称小进门(Small Entrance) ;把圣餐的饼酒端出来时称大进门(Great Entrance) ,圣餐是分派基督神圣身体,我们祝谢,然后分领主的圣体宝血。 祝谢是基督信仰的中心思想,圣餐是喜乐的筵席,基督在圣桌旁分享他的圣体宝血,基督不是在圣桌上,供我们默念怀想。He is at the table , not on the table。正教会(Orthodox Church)圣餐的诗歌"凡有血气歌, 首颂441首"的歌词这样描述: 凡有血气,皆当静默,敬畏谦恭同肃立,莫想丝毫世俗事物,因主基督临世界,手分赐天福神恩,接受我众恭敬拜。 王之王为圣母所生,早已临世悠久长,主之主竟取人样式,血肉为体掩神光,自愿将其圣身宝血,赐与信者作天粮。 千万天军,排列成行,前队先锋一路长,周围环绕光中之光,亲从永昼天堂降,光之光从无极领域,亲临世间从天降。 俯伏主足下常警醒,撒拉弗与两翅遮面,大声赞美,颂歌腾响门庭震,哈利路亚,哈利路亚,哈利路亚,主至圣。阿们。 作为天粮的基督,藉圣餐来到我们中间,分享他的生命,圣餐重点不在怀想过去基督的死,忧伤哀恸,圣餐是上帝的筵席,是欢乐,得胜的。"这是从天上来的粮。吃这粮的人,就永远活著。"(约六58) 分享的生命 祝谢的生命也是分享的生命:"祝谢了,就擘开,递给他们";对上帝感恩的生命,也是分享的生命;感恩祝谢,因明白生命是上帝所赐,我们活著存留都在乎他,我们不过是管家,上帝是是终极的审计长,和我们算账。在这里我想起胡秀英教授,我鼓励大家散会后买"冬青之母胡秀英",这书有胡教授写的一篇文章"芥菜种子一粒",简单勾勒她的一生,文章充满感恩,她一生就是想到他人。其实文章没有提到的是她中年丧偶,她没有自己的儿女,但她为上帝关心了无数子子孙孙。 祝谢的生命就是赤子的生命,对上帝信赖,愿意与人分享的生命,是这样的生命,启动了五饼二鱼的神迹。当耶稣对门徒说:"我们从那里买饼叫这么多人吃呢?"门徒正忧愁时,一个小孩就把自己仅有的五饼二鱼给耶稣。院长在这书的序中第二首诗"赤子心"这样描述胡秀英教授: 崇基的校园,常见一个个子细小的老妇人,满头银发,逐渐背有点儿伛偻,身体虽然逐渐地老去,慢慢地衰残,但她的内心,从来就祇有童真。 逾百岁的老人,竟然是一个赤子。每一日她怀著那颗赤子心,工作从来不计算报酬,待人从来不存著机心,她的信仰,是一面白璧。…… 就像小孩子对父母的相信。因为她聆听并且记住耶稣对她说的话: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进天国的要像小孩子。现今她欢然回到天家,接受耶稣的拥抱和祝福。我们为她高兴,但我们也会时常怀念她。 我的食粮,我的生命 为何胡教授有这生命呢?因她重视生命的粮食,她勤读圣经,勤于聚会。我们食甚么食物,就有甚么的生命。 真的,我们食甚么食物,就有甚么的生命。美国科罗拉州电影院枪击惨案中的失意博士生James Holmes智商很高,受电影虚拟暴力影响,在蝙蝠侠:夜神起义(The Dark Knight Rises) 首影当晚,穿上该电影上集歹角小丑(Joker)的服饰行凶,小丑智商极高但失意,是蝙蝠侠的死敌,常常做一些疯狂毁灭性的事,折磨蝙蝠侠。在电影中小丑曾说过:"疯狂是逃生门,走出外边,把门关上,把可怕的事情掉在后面,永远锁起来。"(“Madness is the emergency exit. You can just step outside, and close the door on all those dreadful things that happened. You can lock them away… forever.“) 很惋惜一个智商那么高的博士生,竟然作出这样疯狂毁灭性的行径。很明显,他受了电影中小丑的影响,以为疯狂就是逃生门,可以把失败关掉在背后,上锁。我们吃甚么粮食,就有甚么的生命。报载凶手有返教会的,但似乎他受电影中虚拟暴力影响,多于受圣经真理影响;这件事也提醒我们,人在教堂,但我们的心是否被上主的道所吸引呢?怎样的粮食,怎样的生命;你看些甚么书,整天想些甚么,就成为甚么的人。 胡秀英教授提到她母亲虽然不识字,但信了耶稣,接受了生命的粮,眼光开扩了,怎样辛苦也让胡教授受好的教育,胡教授是整条村第一个完成中学的女生,因而进入金陵女子大学,被金陵校训厚生(Abundant Life, 丰盛的生命) 深深所影响:"我来是要叫羊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约十10) 丰盛的生命就是祝谢感恩的生命,也是对上帝、对人开放的生命,对上帝感谢,对人分享的生命。 不同的食粮,不同的生命;一个是疯狂,毁灭性的疯狂;一个是厚生,泽及千万人的厚生。 结论: 究竟我们吃喝,目的为了生 存,还是为了活下去?(Do we eat to live or do we live to eat?) 有些人真的觉得吃喝玩乐就是人生的目的,保罗在以弗所传道时,在以弗所的人就这样说:"我们就吃吃喝喝吧!因为明天死了"(林前十五32) ,但耶稣耶稣说:我就是生命的粮,吃这粮的人就永远活著。 让我们领受那生命的粮,得著爱与契通的生命,面对人生的横逆,也可以感恩;物质匮乏时,亦可以分享,因为基督在我里面,我们在基督里面。阿们。 承蒙「中文大学崇基学院校牧室」允准转载 主日崇拜预告: 日期 : 09/09/2012 (星期日) 时间 : 10:30 讲员 : 伍渭文牧师 题目 : 位置决定脑袋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