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高级专员结束中国之行 对中国人权发展表示"谨慎的乐观"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在中国经济日益发展的同时也会成为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 Joshua Lee 2005年9月7日星期三 上午12:19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露易斯•阿尔布林9月2日结束了对中国为期5天的访问。她在9月5日接受记者访问时表示,快速发展的中国在人权方面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虽然在很多领域还存在著问题和挑战。 阿尔布林此次访华的主要目的是敦促中国政府批准《国际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该公约虽然在1998年得到中国政府的签署,但《公约》仍未得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批淮在中国生效。9月1日,她与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沈国放在北京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与联合国人权高专办公室关于同意合作制定并执行技术合作项目的谅解备忘录》。虽然中方没有表明将在何时批准《公约》,但联合国方面则表示该备忘录将起到推动的作用。 阿尔布林指出,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在中国经济日益发展的同时,也会成为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这种需求可以理解为人民对透明度、公平和广泛实行的法制的需求。"她说,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公室愿意与中国一起为《公约》的批准扫清障碍而努力,并实施联合国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委员会的推荐做法。 阿尔布林对中国的司法制度表示了特别的关注,特别是公民自由权利以及对劳动教养制度。此外,她希望中国公开被处以死刑的人数,据人权观察组织表示中国每年有1万2千人被处以死刑,比其他国家被判处死刑的人数总和还多,尤其是少数民族和精神病人。阿尔布林说:"我们从全世界各地的经验得知,情况往往是,当某一类人被判处死刑的过多时,你就会发现这么一个规律:他们有时受到了间接的歧视。"当论及中国没有关于死刑的可信数据时,她指出"透明度对公众掌握信息,并以此为基础展开讨论非常重要"。 针对中国国务委员唐家璇日前在亚太人权研讨会上表示,每个国家都应根据本国国情选择自己的方式保护人权。阿尔布林在9月2日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指出任何国家都要尊重国际人权标准,在人权问题上自行其是是不恰当的。对中国当局认为在实现政治自由之前,要首先解决经济发展问题之说,阿尔布林表示:"作为联合国人权高级专员,我不认同这种说法。恰恰相反,我认为,社会的稳定应该建立在民众对政府及政府司法系统的认同和信任上。" 阿尔布林最后表示对中国在人权方面取得的进展持"谨慎的乐观态度"。她说联合国愿意帮助中国"面对挑战",共同努力来改善这个国家的人权。她预测在中国向批准《国际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公约》的同时,一些重大的改革会同时来到,而中国今后几年取得较大进展的环境也已经具备。 相关报导: 中国与联合国人权组织签署谅解备忘录(2005/09/05)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