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安、施振荣谈"利他等于利己"企业原则

杨国安、施振荣谈「利他等于利己」企业原则
所谓利他,就是一切为别人著想,为别人做贡献。比尔‧盖茨坐拥560亿美元资产,在过去12年来向其名下"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捐出280亿美元,令该基金成为全球最大规模慈善组织之一。

基金早前提出于未来10年动用100亿美元资助研发疫苗,为社会大众的健康做出贡献,也为他的公司赢得了好口碑,受益于疫苗的人群也成为了他公司的潜在客户。可见,利他才是最好的利己,为别人做的贡献,再让别人回馈给自己,自己往往才能得到最多。

围绕企业和利他主义关系这个议题,杨国安与被选为"亚洲企业英雄"的施振荣进行了深入的对话。

先利他后赚钱

关于如何平衡股东、客户、员工、供应商同政府的关系的问题,施振荣表示应该从社会贡献的立场去平衡这些关系,把社会利益放在首要的位置,最后才考虑企业本身的利益;企业对社会的贡献才可不间断。

对于企业的定义,坚信利他主义的施振荣有不一样的见解。他认为企业的作用是永续的贡献社会,有了贡献,企业才会自然地获得利益。"因为只有一切为别人著想,为别人做贡献,再让他们回馈给我,自己才能得到最多,这样对自己最好,而且可以永续。"

"出淤泥而不染"也是一种"利他主义"

施振荣一直坚持不让企业陷入通过"潜规则"赚钱的思维模式。他通过尝试,成功让企业走出"贡献——利益双赢"的新道路。他的初衷在于"无论尝试结果怎样都能为其他人提供参考,也是贡献社会的一种形式"。

施振荣秉持著"贡献、诚信、专注"的企业经营理念,反对不择手段牟取利益。他认为通过提高经营效率和节约成本,替消费者、客户省钱不仅能造福社会、也能获得收益。他还坚持不同政府做生意,因为他想要避开生意过程的潜在问题,如:贿赂、违法等等。

即使没有施振荣这样的成就和地位,人们依旧能在生活中实行"利他主义"。利他主义不在于我们捐了多少钱有或者我们做了参加了几次社工活动;而在于改变我们那些微小的自私。星期三、六买慈善旗也不失是为社会做贡献、不要将自己的不满发泄在别人身上、对别人少点抱怨多点忍耐,我们会发现——其实利他原来可以很简单。

杨国安: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飞利浦人力资源管理教席教授、CEO学习联盟创办人、组织能力建设学习联盟会长、人力资源与组织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施振荣:宏基集团创办人兼董事、智融集团董事、明基董事、纬创资通董事、台积电董事,十大杰出青年当选人联谊会会长,2006年被《美国时代杂志》选为60周年"亚洲英雄",2007年代表总统参加第十五届亚太经济合作经济领袖会议(APEC)。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