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灰星期三」標誌著大齋期的開始,這是一個在禮儀曆中代表40天(不包括星期日)的節期。
大齋期有許多相關的傳統與習俗廣為人知,其中一些,例如聖灰星期三在額頭畫上灰十字,或天主教徒在星期五禁食不吃肉,但還有一些較少人知識的有趣事實!
1. 聖灰的意義
聖灰星期三的崇拜上信徒的額頭上會被畫上灰十字。這一做法旨在象徵人的短暫生命與悔罪。在猶太-基督教的歷史中,使用灰燼有很長的傳統,例如在《舊約》中,許多人物會穿麻衣並將灰撒在頭上,作為一種莊嚴的悔罪呼召。
「這一行動象徵著我們的短暫生命以及我們持續悔改的需要。它提醒我們,這一生是短暫的,只是我們透過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救贖將成為的未來榮耀的預示。」天主教在線(Catholic Online)解釋,「我們的救贖工作將不會完成,直到我們從死裡復活,擁有如同耶穌自己的復活之體,並被召喚進入永恆的天堂團契。」
2. 為什麼人們在四旬期放棄喜愛的事物?
基督徒在大齋期常見的一種操練是放棄自己喜歡的某樣事物。常見的選擇包括汽水、糖果、看電視、飲酒或吸菸。根據網站What's in the Bible?的一篇文章,這一做法基於路加福音9章23節的經文:「耶穌又對眾人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文章解釋這做法本質是關乎自我否定,願意背起我們的十字架並跟隨耶穌。這是一種帶著祈禱心態的行動,讓我們能夠在基督裡完全更新自己。
3. 大齋期間禁止說「亞利路亞」?
在大齋期中,教會通常不唱包含希伯來語話「亞利路亞」(意為「讚美主」)的歌曲。根據美國福音路德會(Evangelical Lutheran Church in America)的一份崇拜文件,這一避免使用「亞利路亞」的習俗可以追溯到五世紀。「由於西方教會認為大齋期具有懺悔的性質,在大齋期的四十天內,唱或說『亞利路亞』的習俗在歷史中被禁止。」ELCA認為「亞利路亞」具喜樂性質,更適合留待復活節慶典用來讚美!
4. 歡樂主日(Laetare Sunday) 在大齋期的第四個星期日——也就是四旬節期的中間,一些教會會慶祝一個特殊的日子——歡樂主日。這一天的名稱源於「Laetare, Jerusalem」(「耶路撒冷,歡樂吧」),歡樂主日上會比大齋期其他星期天更輕鬆的氣氛作禮拜,會表達出更為歡快的氛圍。
5. 用去年棕枝主日的棕櫚枝用來製灰
聖灰星期三時會在額頭上用灰燼劃上十字,作為信徒悔罪與哀傷的外在標誌。原來這些灰是燒掉前一年年棕枝主日用過的棕櫚枝而製作,表出大齋期禮拜中死亡短暫性的主題。
根據《聯合衛理公會崇拜手冊》(The United Methodist Book of Worship),除了去年的棕櫚枝外,被焚燒製作灰燼的物品還有過去寫上罪的紙張。這些卡片會被帶到祭壇上,與棕櫚枝一起焚燒。
(內容譯自The Christian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