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梯》的驚世愛情故事讓我心湖裡泛起了《愛之頌》(Salut d'Amour)這首作品。《愛之頌》是英國作曲家愛德華.埃爾加(Edward Elgar, 1857-1934) 在1888年寫给新婚妻子艾莉絲(Caroline Alice Roberts Alice)的一首小品。這套載有典型小夜曲風格的作品取自艾莉絲獻給埃爾加的一首詩。埃爾加讓音樂為這首詩吹進生命的氣息,埃爾加用音樂喚醒了愛情。他為此首詩譜上曲後,更編成三種演奏版本:鋼琴獨奏、小提琴和鋼琴、以及管絃樂曲,並由出版商以法文重新命名為Salut d'Amour。著名小提琴家薛偉曾以小提琴演奏《愛之頌》[[按此收聽]],樂章帶出深情的旋律,猶如戀人的绵绵情話,既有絲絲哀怨,亦富甜蜜溫馨。尾段樂曲逐渐减弱,彷如情人的融融細语,在空中散落。
埃爾加出生於英國Broadheath的一個農莊,父親是一位鋼琴調音師,受到這種音樂環境的薰陶,他靠自修學習音樂。於1886年,他認識了他學生的女兒艾莉絲。埃爾加非出身上流社會,徒一個默默無聞的音樂家,艾莉絲的家人因而極力反對兩人的交往。然而,艾莉絲對埃爾加一往情深,愛情最終得以萌芽。於1889年,他倆結婚了。艾莉絲在背後默默支持艾爾嘉,對其音樂事業給了很大的幫助。
誰不渴望真愛,卻又矛盾地不相信真愛的存在。愛情不是閑雲野鶴,也非曇花一現,需要在億萬個日月星辰見證下,在懸崖峭壁上不停地開鑿與融合。《天梯》的故事看似一個傳說,但也實實在在訴說著:「愛可以是忠誠的、永恒的」。天空下、新月下,只要有兩人甘心愛,就可以成就這個不老的傳說。當我們還在靜候生命中的「他」時,我們應當做好自己,讓生命變得更成熟;當「他」真的出現時,竭力去愛,挽手扶持,為「他」豁出生命,愛到永久。
******
作者為張美玲博士,現於香港大學任教,為銅鑼灣浸信會會友,曾任多屆理事及詩班班員。讀者可電郵至 lisa@hku.hk 與作者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