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葛培理牧师出生在北卡的夏洛特(Charlote)城,他于1918年出生,如今已有86岁的高龄。布道是一场属灵的战争,当初不免有些担心他的体力。那几天,天气晴朗,葛牧师靠著神所赐的力量,三天布道会中共有二十一万人次参加,决志信靠耶稣的人共有七千多人。最后一天的聚会中,他向听众宣告说:「伦敦的人很爱我,我想再回到那里去传福音!「立刻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这句话充份显明葛牧师热爱人的灵魂,以及遵守主耶稣传福音的大使命坚定不移的心志,真令人肃然起敬!
那三天的布道会,我每天都去参加了。首先我将三天中所听到的摘录点滴与大家分享:
第一天(六月二十四日下午七点半开始),葛培理牧师以"约翰福音"三章中的一位名叫尼哥底母(Nicodemus原文意即百姓中的得胜者)为主题,传讲"重生之道"。尼哥底母是法赛利人,他是知识份子,他是官,……有地位,有钱财。在人的眼中,他有社会地位,衣食丰足,令别人羡慕,但是他心里虚空。于是,他夜里去见耶稣,为要避免别人的闲言闲语。
当耶稣对他说:"你必须要重生。"他询问说:"人已经老了,如何再进母腹重生呢?"耶稣就以风为喻,解答这一个福音的奥秘。在短短的对话中,从耶稣的一番谈话,他对生命的短暂、心里的虚空、内心的歉疚,无形中就脱落了。在遇见耶稣的那一天晚上,他终于得到一个答案,他得到了新的生命。如果你从"约翰福音"看到第十九章,在38节记载:"又有尼哥底母,就是先前夜里去见耶稣的带著没药和沉香,约有一百斤前来。"耶稣在十字架为世人舍命,尼哥底母显出这样的爱心,由此可见他是一个有新生命的人。
第二天(六月二十五日下午六点开始),这一天节目很丰富,有精彩的音乐歌唱。葛培理牧师传讲的主题"一个少年的官",在"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中都有记载。这位少年的官跟尼哥底母不同。人是看外表的,神是看内心的。他是跪下来问耶稣说:"……以我当作甚么才可以承受永生?"但是他的心里却贪爱钱财。如果他的钱财愈来愈多,他想承受的永生也愈来愈不容易。耶稣要他做两件事:一是将钱财分给穷人;二是立刻跟随他。葛培理牧师说:"这位少年提出了一个极重要的问题,然而他知道,他却不照著耶稣的话去行。"于是,他忧忧愁愁地走了。
第三天(六月二十六日下午三点半开始),葛牧师传讲"挪亚的信息"。这是记载在创世纪第六章。有关挪亚的故事,圣经其他地方和新约中出现至少有六次之多,是一件重要的事。古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神使用挪亚这一虔诚的信徒警告当时的人,再过120年洪水要来,淹没这个世界。世人都置若罔闻。挪亚遵照神的吩咐造方舟,使他一家八口脱离了洪水之灾。葛牧师说:"我在短短的几天中,有两次直升机失事落在河中。"灾难来到,是人难以想像得到的。他语重心长劝人要预备迎见神。耶稣的心是愿意万人得救,不愿意人沉沦。挪亚时代的洪水之灾,是世人前车之鉴,不可掉以轻心,要警惕自己以免遭受灾害,丧失生命。
这次基督教联合的福音布道与1957年葛培理在洋基球场所主布道大会有显殊的不同之处:
场地在公园比较接近自然,参加聚会的人,有推著婴儿车,一面推车,一面听道;有的青年男女坐在公园的长椅上,依偎在一起,虽然不够严肃,却显得自在是蛮可爱的;有的服式完全是回教徒传统衣服,甚至还有包头布的男士及妇女。
葛牧师说:"有一百个广播和电视转播这一次大会,我很感谢他们。"
这次翻译人员特别,译成不同语言,也是空前的一次。听道的族群包括许多世界上移民来美的人。
此次福音布道大会,在经济面预算是:6,000,000除以7,000(人志)=80,000救一人的灵魂。葛培理牧师以诚以爱将福音的种子撒在千万人心田里,整个城市似乎都蕴藏著一股看不见的动力……一股使人趋向良善的动力。 人生都有一个终点。从终点到永恒这一段路程,在地图上没有人能找到,唯有从死里复活的耶稣,才能指引人经过死荫的幽谷,到达荣耀的彼岸。
****** 本专栏逢二、四更新,刊载俞敬群牧师作品《和谐之歌》。
俞敬群牧师:资深牧者,著名的华裔作家,于纽约曼哈顿牧会50多年;曾七次荣登世界名人录(who's who in the world)殿堂。他一生出版过十一本书籍,其中《和谐之歌》为最满意作品,该书被世界闻名的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所收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