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品調查:九成人盼望香港成為「感恩城巿」 編輯室 2011年7月12日星期二 上午11:30 「唔該!」、「多謝!」、「Thank you!」 保羅在《聖經》帖撒羅尼迦前書吩咐信徒說:「要常常喜樂,不住地禱告,凡事謝恩,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稣裡向你们所定的旨意。」在辦公室、在教會裡感恩聲處處的確讓人精神抖擻,心情舒爽。 致力推動全城品格提昇的「有品運動」為推廣感恩的文化,於今年4月至6月期間以網上問卷方式進行了一次「香港是否一個有感恩文化的都市」問卷調查,結果發現超過8成受訪者為「生活在香港」而感恩,亦有逾9成人盼望香港能成為充滿感恩文化的城巿。 調查提出問題諸如:「在我生中,有我有許多值得感恩的東西」、「當我環顧世界時,看不到有甚麼值得感恩」、「你習慣向人表達感恩嗎?」、「你會為『生活在香港』而感恩嗎?」等,結果發現約八成人習慣向人表達感恩,而年齡越高,感恩行為越高分。 特別的是兩性在感恩方面顯著不同,女性的感恩指標和感恩行為較男性明顯高;此外教育程度越高,感恩指標亦越高。但個人收入高低則對其感恩的指標及行為均沒有顯著影響。 約5成半人同意家庭裡有感恩的氣氛,但約7成人不同意自已是在一個感恩的文化中長大的。除此以外超過8成人會為「生活在香港」而感恩,更有超過9成人盼望香港成為一個充滿感恩文化的城市。 基於調查結果,「有品運動」建議在追求優秀學業成績、「知識就是力量」、推崇「有好成績才有好前途」等心態的香港社會,品格培養備受忽略。但此次調查發現個人收入高低與是否有感恩的心並無大影響。報告以何文田愛民邨一位粥檔老闆在金融海嘯的衝擊下,毅然向長者街坊免費派粥,不單祝福了不少長者,更成功喚起了其他人的助人之心為例。提出重點教育孩子不論貧富或背景,仍然可盡一己之力去表達感恩及關懷,建立以道德而非以名利為基礎的社會。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