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八十后的求职故事

五饼二鱼在今天
这次希望分享三位也同是八十后的年青人的求职故事。他们一个是博士毕业;一个是大学毕业;一个是中七毕业。当中两个失败、一个成功。

那位博士毕业生,毕业已半年,一直找不到工作,她的母亲向我求助,因为她实在不知如何是好,孩子也只是坐在家中发呆、上网、看台剧、不愿找工作,只想著当大学教授,其他的工作总是不屑去做,我免为其难见见他。他来到我中心,已是我预计的情况:言谈间觉得自己受了高深教育,好应该获得很多人赏识,应该能在大学觅得教席。我不便说他太天真,因为他好像不大懂得香港的情况,但看他的履历,他可是现今九成家长想子女考得的成绩:会考28分,入读香港名牌大学,更完成博士学位。但在我面前的他,因为长时间找不到工作而没有自信,除了读书成绩外也是乏善可陈,面试的说话技巧更是欠奉。面试到最后,纵然我知他听不入耳,但我也鼓励他在考虑大学教席外,也好好考虑应征其他工作。或部u高不成,低不就」是对他的评语。

另一个大学毕业生,应征通识教师一职,她的履历表写得很好,字体也很漂亮,现今已很少看到写得一手"好字"的年青人。见了她后,她的面试技巧不好,我提出所有的工作安排,无论是教学、搜集资料,她也像战战兢兢的听著,表现得一点信心也没有。因她让我感到她很有诚意,我立刻致电另一间正规学校的通识科主任,希望主任可以见见她,安排了面试时间后,她竟然说:"吕sir,多谢你替我安排面试机会,但我不想当教学助理,人工又低、工作压力又大、感觉很不舒服。"我强忍我的怒气,心想:"你的成绩和学历很好么,没有教育文凭、没有工作经验,找工作还要配合心情是否舒服吗?""吕sir,不如我自己尝试找工作吧。"我佩服她的承担精神,但无奈觉得又是一个不知市场实况的小女孩坐在面前。我有一位刚大学毕业的朋友,寄了一百四十封信,只换来三个面试机会,结果全都泡汤。循正途求职而获得的面试机会率是多少,你们知道吗?

第三位是中七毕业生,话说她在个多月前在某公司当产品推销员,我和太太看看那产品,本没有多大兴趣,放下便准备离开了,随即身后传来一把声音:"先生,这个产品功能非常好……"最终我买了那产品,我觉得她很有礼貌,解释产品清楚之余又不会让我感到压迫。于是我便问她这样当销售员可赚多少钱、她有甚么学历,更邀请她来教育中心当助理。她默默耕耘,要她派单张没有怨言、周末周日也要上班没有怨言、面对家长无理和重复的质询没有怨言,我问她为甚么能忍受,她说:"工作嘛,学习嘛。"我真欣赏她的父母的家庭教育。正因她的工作态度,两天前,我邀请她转为全职工作。

各位年青人,听过"骑牛揾马"吧,当不成大学讲师,何不尝试作有关教育的工作?当不成教师,教学助理也是一个踏脚石吧。难道你们不知道,若你做得好,一有空缺就是你的机会吗?

吕宇俊 (吕sir)小档案 吕sir童年时充满埋怨,因为他的爸爸及祖父也是吸毒者,母亲在他三岁时已改嫁另组家庭,他由祖母靠著综缓金过活。他自己也曾误入歧途,中二时加入黑社会,中五时更取得会考0分的成绩。但上帝没有离弃他,安排很多天使对他的扶助,他回到教会重拾书包发奋向学,重考会考考获19分,更顺利升读香港浸会大学取得一级荣誉毕业,毕业后再到香港中大大学完成道学硕士(M. Div)课程。在2006年更获得香港十大杰出青年的美誉。这几年更主动推动通识教育及理财教育,协助无线电视、香港电台、《都市日报》推动通识教育,也协助保险公司推行理财教育,更是香港青年事务委员会委员。这四年分别到教会、学校、各类机构分享讲座超过三千场。

(欢迎和吕Sir联络,电邮:principal@graceyard.edu.hk)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