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藝粹】黃斌:《一;起初》與時空誕生的繪畫闡釋

「當代藝粹」黃斌:《一;起初》與時空誕生的繪畫闡釋
黃斌《一;起初》 158x220cm 亞麻布油畫 2022年

聖經開篇《創世記》的第一個詞即是:「起初」。

在「起初」之時,一切的呈現都是臨界的狀態。生命世界滿是未知的共生潛力。「起初」, 是一個無比神奇的唯一奇點。那是「造物」與「被造」的交接,「無限」與「有限」的握手。 「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從這第一道光開始,在「起初」之時誕生了這個光與暗、天 與地、生與沒的共生的世界。也如同東方哲人老子的表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這張畫我就是力圖用油畫的形式語言、東方的空間思維描述原本屬於祂的這一至為偉大的「起初」景像。

《一;起初》採用的是最為單純和直接的構圖方式。「上帝之手」劃出的第一道光,由左至右如「一」字橫貫在畫面上方,那光強勁而明亮,將空間一分為二。(上帝之手的造型吸收了中世紀哥特式的造型形式,以突顯其神性。)「光暗分開了」,「水分為上下」,天地始開!其上的創造熱力向下衝擊,那熱烈的光與第一道光交匯,在空間中部形成一個熱光的「十」字,予示著未來那偉大的救贖。而在其上的天,也因之呈現出夜暗與曙光的交替,「有晚上,有早晨」,時間誕生了!在其下,光、色、形在流動中奔突交織,一個無比豐富的空間世界在光與暗中漸次形成。

「起初,神創造天地」。

在意大利文藝復興期,米開朗基羅為梵蒂岡的西斯廷教堂繪製了天頂畫《創世記》,其中也有「 神分光暗 」的情節再現。那一西方藝術史的偉大作品,是典型的西方式的擬人化的史詩性藝術表現。具體的人物、宏偉的造型、史詩般的結構是其典型的西方美學特徵。

而這幅《一;起初》則是著力於那第一束光與特定的空間營造和時間表現。以合於《創世記》1章1至4節的表述:「起初,神創造天地。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開了。」這幅畫中強勁的光暗、流動靈動自然的空間及類山水的形態表現是其藝術語言的重點。從而有別於典型的西方藝術表達。這裡的藝術形式表現也相應的有著東方的藝術美學特點:流動的、自然的無限生發感。

榮耀歸於祂!

專欄作者黃斌,1993年在洛陽受洗,希望用畫筆和文字讚美主。曾任大學教授和旅德畫家,退休後希望以保守主義的現代油畫創作者和文化學者的姿態作主僕人。

【當代藝粹】專欄由《基督日報》與「香港藝術動力」合作推出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