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夜鶯的對話

與夜鶯的對話
英國的詩人羅伯(ROBERT BRIDGE)曾經寫下一段夜鶯的對話:

詩人問:「為甚麼你們唱得那麼美妙?你們一定來自山明水秀,陽光普照的地方。」 夜鶯回答說:「不,我們來自枯瘠的山地,烏雲密佈,狂風暴雨,雷聲隆隆見不到月亮。……但我們應該歌唱,一直唱,唱到晨星出現……」

我模仿詩人的對話,問保羅說:「為甚麼你時常歌唱讚美,常常喜樂,你一定是薪水高、環境好,大家尊敬你,公認你是神的好僕人。」

保羅回答說:「不,被猶太人鞭打五次,每次四十減去一下。被棍打了三次,被石頭打了一次……遭江河的危險,盜賊的危險……假弟兄的危險,受勞苦,受困苦,多次不得睡,又饑又渴,多次不得食,受寒冷,赤身露體。除了外面的事,還有為眾教會掛心的事,天天壓在我身上。」

夜鶯在黑夜歌唱,保羅在逆境中讚美!甚至為了傳道被人冤枉關進了監牢,他仍然歌唱讚美神!

保羅給我們後代的信徒一個好的榜樣,除了愛主愛人以外,在日常生活中,凡事謝恩。古代的詩人說:「凡以感謝獻上為祭的就是榮耀我。」一個人若是遭受到像保羅那樣被鞭打,又饑又渴,赤身露體,又被人無緣無故關進監牢,豈不就會灰心喪膽了麼?但是保羅卻在困難重重的日子中仍然讚美神,可見他的心裏時刻都充滿了感謝,這是值得我們效法的。

美國的感恩節無形中提醒我們順境或是逆境,叫我們都要感謝神,驀地想起,耶穌曾經講過一個比喻說:

「遇見一顆重價的珠子,就去變賣他一切所有的,買了這顆珠子。」珍珠是怎樣產生的呢?是一粒沙嵌入了蚌殻內的蠔肉的傷口,蠔使出全力來療傷。直到傷口複合,治療的工作才停止。誰知那傷口就成了一顆晶瑩的珍珠。

耶穌手上腳上的釘痕,保羅身上的傷痕,都使他們的生命顯得更為寶貴。今日,主能將一切「不幸的遭遇」成為我們人生的「珍珠」。有人說:「沒有創傷,沒有珍珠。」

保羅勸帖撒羅尼迦的信徒說:「要常常喜樂,不住地禱告,凡事謝恩。」這豈不也可以作為我們的座右銘嗎?

***** 作者:俞敬群牧師,資深牧者,著名的華裔作家。他一生出版過十一本書籍,七次榮登世界名人錄(who's who in the world)殿堂。《和諧之歌》為他最滿意作品,被世界聞名的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所收錄。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