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救世軍最近的一項調查發現,「居家養老」的長者最希望能得到「家居清潔」和「社康護理」服務,認為如果有人可以為他們分擔家務,幫助他們將家居清潔做得更加徹底,並在他們健康欠佳時,提供專業的物理治療或職業治療服務,便會令他們「居家養老」的生活得到更大的保障。而長者們亦普遍贊成政府最近提議,為中等或以上程度缺損的長者所提供的「社區照顧服務券」,並認為此新政策能使他們可以享有更大的彈性來選擇合適的服務和提供服務的機構。
救世軍一直關注「居家安老」的措施及服務,並於2011年12月就「長者社區照顧服務長遠發展」訪問了226位長者 和128位「護老者」(照顧家中長者的人士),並為其中八位被訪者進行了兩次焦點小組訪問。調查發現他們普遍贊成「社區照顧服務券」計劃,認為因此長者們可以享有更大的彈性來選擇合適的服務和提供服務的機構;而被訪者最希望將「社區照顧服務券」的資助來購買「家居清潔」服務(47.7%),其次是社康護理服務如「找物理治療師 / 職業治療師做治療」(46.8%),而「送飯服務」則為(33.3%)。這証明長者期望「社區照顧服務券」可以幫助改善他們的生活質素和在需要時取得護理服務。
「救世軍油尖長者綜合服務」高級主任蕭裕揚先生在上週五(2月17日)該機構的調查發佈會上表示,救世軍歡迎政府推出新措施如該「社區照顧服務券」計劃,讓長者可彈性選擇合適他們的服務,惟政府須清晰訂明長者的參與及進出該計劃的機制,並在長者作出選擇前,能提供獨立的「個案經理」服務,為擬參與的長者提供獨立、客觀和專業的意見。對於服務提供機構,救世軍亦希望政府在計劃推行前能列明服務質素的要求及監管程序,讓有興趣營辦的機構可作出衡量及準備,亦可讓公眾在計劃推行後共同作出監察。
救世軍希望政府能儘快公佈試驗計劃更具體的細節,讓更多服務使用者能作更具體的討論和回應,一些問題如如何計算共同付款額或資助額是否足夠,及長者選擇服務的流程等,這些資料都能讓長者們早日預備在接受這些服務時的改變。
「救世軍護老者協會」主席陳琺荃女士和「救世軍長者聯席委員會」主席盧玉屏女士亦同意政府設立「社區照顧服務券」資助計劃,認為可以增加選擇服務的彈性和種類,亦同意引入經濟狀況審查及按經濟能力釐定各種服務的資助,但經濟狀況審查應限定只以長者作為審查的對象。另外,政府亦應為每週照顧長者28小時以上的護老者提供一筆款額為$2,000的護老者津貼,認為此舉除能肯定他們的貢獻外,亦能幫補他們為照顧長者們的支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