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行动"发布会—教会处理家暴责无旁贷

「蓝天行动」发布会—教会处理家暴责无旁贷
"蓝天行动"研究发现,教会接触家庭暴力机会不少,却未有足够应对牧养支援。(图:基督新报/ 陈丽斯)
「蓝天行动」发布会—教会处理家暴责无旁贷
曾经是家暴受害人的娜娜今天反成为帮助受虐妇女的义工,更拿出勇气在大众面前述说自己经历。(图:基督新报/ 陈丽斯)
「蓝天行动」发布会—教会处理家暴责无旁贷
郁德芬女士认为教会虽然在处理家暴上有局限,却能利用其广大的学校及社会服务网络进行全面的转介、预防及倡议工作。(图:基督新报/ 陈丽斯)
"蓝天行动—教会防治家暴事工研究计划"发布会今早 (5月29日)于信义楼举行。此发布会由香港妇女基督徒协会主办、香港基督教协进会社会公义与民生关注委员会及新福事工协会协办。

黄慧贤报告妇女基督徒协会在过去一年进行的大型研究结果,该研究成功访问了61位教牧及420名信徒,研究教牧和信徒对家庭暴力的看法,结果发现4成信徒在周边与家庭有配偶及家庭暴力的情况。数据亦显示,近2/3 (63.9%)教牧曾接触教会家暴个案,近4成 (41.7%)信徒曾经或怀疑接触到家暴个案。信徒接触家暴机会颇高。

约9成半的教牧和超过7成被访者都认为教会有责任回应家暴问题,然而大部份被访者的教会都没有为家暴而设的牧养事工。报告又认为教会对家暴的意识不足,当中1成半被访牧师曾接触符合"家庭暴力"定义的个案而不自知,特别是社交形式的暴力和经济形式的暴力,例如禁止配偶返教会、不准配偶与他人接触、妻子要苦苦哀求才能得到基本家用等。

此外,报告亦认为教会对被虐妇女的牧养不足,未能有效支援被虐家庭,建议教会制定适当的家暴指引。同时,报告亦指出,约一半受访妇女在家暴期间接触教会,一些更认识信仰,帮助她们重新站起来,可见防治家暴亦可看为福音工作。

教会不懂帮助家暴受害者

一位10多年前经历家暴的娜娜分享了她和其他被虐妇女的经验,不少丈夫不单用拳头,甚至用刀指吓妻儿,危害人身安全。亦提及当寻求教会牧者或肢体协助时,他们虽然都关心和代祷,但往往未能提供实质帮助。

赵丽雯女士从曾处理的个案总结,一般教会未正视危机性婚姻小组,以致一些受虐者在教会未能得到合适帮助。她建议教会检讨牧养结构,寻找更能帮助受虐信徒的方法。

郁德芬女士:教会可在教育、政策层面防止家暴

香港基督教协进会郁德芬女士回应,教会虽然在家暴上责无旁贷,但对于报告认为教会对被虐女性的牧养不足一点,她认为信徒不应对教会有不切实际和过高的期望,以为教会的牧者可解决一切,包括家暴。她表示应该明白教牧亦有其局限,应适当地使用其他专业团体,把困难的家庭予以适当的转介。

郁女士表示,教会肯定人的尊贵,帮助家庭成员在爱里成长。但不等于纵容、或鼓励忍受家庭暴力。她亦强调了教会除了为受虐家庭提供辅导外,亦能善用学校、基督教社会服务机构等伙伴,进行预防性工作。她又提到,不少家暴背原因是人们不懂处理精神压力,如教会能与学校合作,正面进行教育,帮助人从少建立积极的人生,才是根治之法。

她认为更重要的,是教会能在社会政策层面著手,如最低工时等问题,解决家庭暴力的结构性原因。

新福总干事李健华牧师亦认同,教会可以更多结合社区、社署等工作,为社区人士提供关怀和支援。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